卫乙的选择告诉姬后山之后,姬后山没有多说什么。反倒是织梦一直拉着赵芜小声嘀咕:“公子和卫公子是不是有什么矛盾,为什么会选了两个队?”赵芜则道:“这样不论谁赢,上郡学宫总是不输不赢,这总比在一个队都输了要强吧。”
不过,最后选择的结果却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除了卫乙,其余七位博士弟不约而同全都选了黄钟队。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依附强者,是每一个理智者的最优策略。赢者全拿,是所有社会的共同主题。
许平君忍不住为周阳大姑叫屈:“周阳大姑哪里比淳于大姑差了,为什么他们一个都不过来?还是你们好,有情有义。”
林尊是负责本次操演的,碰到这一局面,他也有些无奈。因为按照事前的预期,可能双方的选择会有略微的差异,到时让人多那方的两位大姑挑一下就行。可是现在这样的局面,如果全由淳于大姑来挑选,那双方的实力会进一步倾斜,操演的悬念还没开始就已经失去。
几经周折,夏侯胜做出了一个最错误而愚蠢的决定:由所有博士弟举手投票决定去留。
看似公平的做法,无疑是最不公平的。《诗》、《礼》的博士弟数量在太学中最多,他们的票当然会投给自己人,所以眭弘和严彭祖率先留在了黄钟队。剩下的,就是《书》科的万年、王式,《春秋》的刘德,以及《易》的姬后山四人之间去角逐最后一个名额。
《书》科的两位博士弟见此情形,主动放弃了黄钟队而改投大吕队。他们终于想明白了,索性大家被无情地分开,不如走一条路上拼一把。最后一个被投票投到大吕队的,是《春秋》的刘德,他和《春秋》博士孔霸一样,都是老实人。老实人容易被欺负。
于是,大吕队在收纳了三个被踢的败军之将后,成功组队。与那边士气高昂的黄钟队,开始了双方的操演。
接下来,就是宣布操演的内容。据说,这个内容是又经过了两天的反复讨价还价,才最终决定。当答案公布时,所有人都猜错了,只有一个人是对的,那就是赵芜。
因为,操演的内容和她向桑弘羊的建议几乎完全一样:从长安向茂陵运送文绮,一个月为时限,运送数量多者获胜。
文绮是这个年代一种华美的丝织品,以齐郡地区最是盛行,也极受各郡国贵族的喜爱。汉朝设东西两织室管理官造织物事宜,东织室设于洛阳,西织室则设于长安上林苑。也正因为是上林苑西织室负责此事,所以这回才会让两位大姑成为领军大将。
与此同时,一千名北营军士被分成两队,各自加入黄钟队和大吕队。在长安城郊同时建起了两个临时作坊,其中各有五十名织娘供差遣。另外,两队各发黄金十斤作为操演用财资,同时分派专门的账房进行记录,博士弟们不得自掏腰包购买原料和工具。整个操演过程将由太常署专派的监演丞全程监督,若有未参加操演的博士弟协助,立即取消其操演资格。
当然,为了还原战争的真实性,此次操演也鼓励双方与民间进行广泛合作。若有民间商人参与操演过程,监演丞会判断其参与是否为了牟利。若是,则为允许,若不是,则该队判输。这样规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有人借私人交情,白白为博士弟们提供帮助,那样也就失去操演的公平。但是,私人交情无法被量化,只有通过牟利与否来进行判定,相信这也是无奈的变通之法。而事实上,从接下来的操演过程人们将发现,在人情大于刑律的汉代,不循私情的事,是找不到的。
操演内容一发布,所有人都被勾起了兴趣,谁也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新奇的操演方法。趁着操演还没开始,各色人等纷纷去给两队出主意,如何在阻挠对方的同时,保障自己的运送效率最大化。
周阳大姑也将自己队中的其余四个博士弟都召集了起来,开始分配任务:“我们一共五个人,可以让其中一位负责生产、两位负责运送、两位去干扰对方的生产和运送。你们的意见如何?”
周阳大姑毕竟是队长,她的话自然没有太多人反对。于是她继续分配道:“我们自己的运送显然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和王式来负责运送,刘德负责生产,万年和卫长右负责干扰对方。如果大家都没有意见,那就这样定了吧?”
卫乙被毫不意外地分配到了干扰的任务中。所谓干扰,就是可干扰,也可不干扰,对战局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毕竟,从长安到茂陵,大路那么多条,就凭卫乙他们几个人,能起到的作用可想而知十分有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