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长右卫历事文学掌故,太学里的独一份儿呢,你们找他就保证你是找对人了。”
赵芜正站在一个名叫“器具修理”的小摊位旁边,给过往的路人做着宣传。她的口齿伶俐,极具亲和力,不多时就已经招来了不少远近的百姓。他们手上拿着各种奇形怪状的工具,不住地问:“我这个能修吗?很贵的,修坏了怎么办?”赵芜则不停地解释:“放心吧,修坏了保准赔你一个新的。”
这里是茂陵城东的一个小集市。平日里,这里人来人往,卖什么的都有。当然,由于是新设的茂陵县,所以这里也有一些转手卖农具的摊铺。由于朝廷实行盐铁专营,全新的农具是不能随意贩售的,只有这种用过的旧的,才能在民间流通。有卖的,自然就有修的。盐铁专营之后,铁的价格开始变贵,质量也是参差不齐,若是运道差买到了品质较差的铁具,修修补补便成了经常之事。于是,民间就出现了一个新的行业,那就是专事修理的匠人。
而此时,赵芜为之吆喝的小修理摊,正是卫乙开设的。
绛宾让他去刺杀要杀他的杀手头子寿西长,可又只告诉他寿西长在茂陵城。这茂陵县虽说不大,可也说得上物阜民丰,要在这个城里找一个随时隐藏自己的杀手,那是何其困难。
卫乙三人想来想去,也只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拿自己当诱饵。
寿西长不是要杀自己吗?那就把自己暴露在明处,让他看见、让所有杀手都看见,那么他们自然会来找自己的。
卫乙最擅长的,毫无疑问是匠人的手艺了。要想在茂陵城中迅速出名,最便捷的办法,当然还要利用这一点。这就是他们在这集市上开设修理摊的原因。
不过一开始百姓们还是有些迟疑的。太学的博士弟,那在他们心中都是不可超越的顶级存在,这样的人都是拿着古代经卷高堂危坐、著书立说的,怎么会跑到这市井小地方来摆摊?这该不会是有人穿了博士弟衣服来招摇撞骗吧?
赵芜看大家犹豫,就在围观的人群中寻觅了一番。很快的,眼尖的她就看到了一个手捧着笨重机械的老农。那老农已经在几个他熟悉的修理匠那里转了一圈,但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帮助。
赵芜当即向那老农招手道:“大叔,你的农具坏了吗?让我们卫历事帮忙看看吧?”
那老农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走过来,小心翼翼地将手中的东西放在地上,说道:“就看一下?”
卫乙打眼一瞧,立即就看出来,那是一个水碓。
水碓是一种以水为动力的舂米机。上次他制作出龙骨水车后,大司农田延年就说过要把水车推广到其它农具上。于是,原本靠脚踩的脚碓,就发展出了以水力为主的水碓。这无疑是给农民的劳作增加了极大的助力。
从上郡回长安的时候,卫乙还碰到了之前与他还是竞争关系的那个田官耿寿昌。这个人倒还真不是一个庸才,在他的主持下,一大批新的农用器具被发展起来。耿寿昌对卫乙的工匠手艺推崇倍至,两个人曾坐在一起聊了很长时间,所以卫乙自然也了解过这些机械的情况。
于是卫乙便问:“出了什么问题?”老农道:“它就是不转了。”卫乙道:“让我试试吧?”便去水碓的把手上使劲摁了摁,里面滚筒像是被谷物卡住了,用力之下完全没有反应。
水碓的原理十分简单,利用水力让水车的叶片转动,从而带动碓捎一起一落地舂米。比起传统靠手打脚踩,水碓自动程度很高,可使生产效率大大提升。
不过自动程度越高,出差错的概率也相应提高。卫乙估摸着应该是里面什么地方卡住了,可是光从外面又看不真切,就要去起开盖板来细察。然而,不知制作这个工具的工匠是如何想的,盖板竟是完全封死,根本没有给人拆卸的机会,难怪其他的修理匠望而生畏,这起开来要是修不好,那就得赔钱了。
卫乙却不管这个,就拿着凿子准备强行撬开盖板。那老农见状,当即上来用身体护住水碓,急道:“你要做什么?”
卫乙笑道:“不起开来,我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