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日,临高新闻报创刊号正式发行,报头是由穿越众当中年纪最大的老中医江树德题词,他不但医术了得,还写的一手好毛笔字。报纸为对开两张,一共八个版面,分为时政要闻、社会新闻、财经透视、科技园地、小说戏曲、农广天地、军事瞭望,广而告之。原本穿越众当中是没有专业的新闻专业的人才,但是意外穿越的科考队中有五名随队记者,有报社的,也有电视台的,都是国家级媒体。
杨晓凡,女,33岁,某国家级报社文字记者。
李洁,女,29岁,杨晓凡的同事,摄影记者。
竹立志,男,32岁,某国家级电视台摄像记者。
张亦玲,女,30岁,竹立志的同事,电视台出镜记者。
许浩,男,27岁,某海洋报社文字记者兼摄影记者。
有这五名专业人士在,负责一份小报简直小菜一碟,杨晓凡是专业的文字记者,而且年纪最大,自然而然就任临高新闻报的总编,同时她还是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李洁任临高新闻报副总编,许浩任报社副总编。张亦玲和竹立志除了在临高新闻报帮忙外,还要负责广播站和内部网络论坛的新闻工作。竹立志除了为内部论坛拍摄影片外,也为报纸做兼职摄影记者。之所以报纸迟迟没有办起来是因为印刷厂的问题。刚过完年不久,百仞印刷厂就竣工投入使用。穿越集团带的印刷设备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从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海德堡高速四色印刷机,高速全自动滚筒印刷机,到已经淘汰的铅字印刷,以及更原始的手工油印机、石板印刷等等。
时政要闻主要是从官府弄到的朝廷邸报,主要就是崇祯帝的谕旨、大臣的奏议和有关政治的情报。这些基本是由广州情报站获取之后,发电到临高,报社选取一部分刊登。社会新闻基本是以临高本地及周边县的新闻为主,也会报道一些广州的新闻。财经透视主要是刊登临高当地的市场行情及穿越集团的商品需求,以及广州的一些市场行情。科技园地主要报道一些科普知识。小说戏曲就是连载一些小说和戏曲话本。农广天地主要是为了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军事瞭望版块主要是朝廷对后金的军事动态,北方农民军的情况,以及东南沿海的一些军情。广而告之就是广告版块,除了穿越集团自己产品可以做广告,别的商家也可以出钱做广告。
文朝乾在创刊号上发表了《新年新气象、新年新征程》的创刊寄语。他在文中指出:“过去的几个月,我们过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这一年,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成功的在临高站稳了脚跟。……在新的一年李,相信通过同志们的不断努力,各项事业将会加快发展,生活将持续改善。……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成功总是属于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人们。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各种风险和挑战。为了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我们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共同谱写属于我们的伟大时代的新篇章。”
除了了文朝乾之外,执委也纷纷在创刊号上发表文章。李道宗发表了《不忘初心,芳华日长》一文,张志军则发表了《努力开创新时代》一文。原本计划只印刷500份的报纸,因为不少穿越众纷纷要求收藏,表示这是创刊号,很有收藏和纪念意义。无奈之下,印刷厂干脆紧急加印了4000份,不但每个穿越者发一份留作纪念,还在穿越集团下辖各单位的职工当中、百仞综合市场、临高县城、道灶村、盐场村、以及一些大的村寨进行免费发放。
在临高新闻报如火如荼的发行的时候,第一批从广州运抵临高的移民抵达了博铺港。这一批移民比较特殊,全部都是6到12岁的孩童。这些孩童执委会相当看重,他们都是孤儿,小小年纪就经历了人世间的人情冷暖。只要穿越集团对这些孩子好好培养,将来就是穿越集团发展强大的根基。文朝乾和杨波亲自带人来码头接人。杨波是文教委的主委,他是科考队的领队,本身是原时空极地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同时也是一位海洋学家。同来的还有任教育部部长的曲高,今年35岁,是科考队中的一名电离层物理与电波传播学家,穿越集团暂时没有那么多高端的科研项目可以研究。科考队中除了工程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其他大部分都是科研人员,从事海洋环境、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潮汐、大气、电离层、电子信息、地质学、大地测量、水文等方面的研究。地质、测量、水文方面的还好说,可以去地质部、建设部、水利部等部门,像是海洋生物、海洋物理、海洋物理等专家现在都在科技部混着,但是基本上被借调去其他部门单位工作,比如在卫生部制药实验室进行药物研究或者在农业部研究动物的人工授精、胚胎移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