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综合市场商业街15号是江树德、江远志两父子所开的庆余堂中医馆。江树德老爷子虽然63了,但是老当益壮,精力旺盛,早就想要开设他的中医馆。D日之后两个月就在综合市场商业街开了庆余堂中医馆。之所以取名庆余堂,是因为在原时空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中药专业博物馆,在中医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江老爷子也非常欣赏胡雪岩所创立的经营原则,一“是乃仁术”,它表达了胡庆余堂创办药业是为了济世、广济于人。这四个字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医者,是乃仁术也。”更反映了当时就有难能可贵的诚实守信和治病救人的仁义。二是“真不二价”,胡庆余堂制药遵守祖训:“采办务真,修制务精”,所生产药品质量上乘,所以在竞争上提倡货真价实,“真不二价”。三是“戒欺”,胡庆余堂崇尚戒欺经营,他告诫属下:“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戒欺”是胡庆余堂以“江南药王”饮誉120年的立业之本。
处于对胡庆余堂的敬佩,江树德也以“庆余堂”为字号,诊所内同样挂着“是乃仁术”、“真不二价”、“戒欺”三块牌匾。庆余堂中医馆面积并不大,是一栋二层小楼,一楼一间挂号兼候诊室,两间门诊室,一间药房,一间煎药室,二楼一间药材仓库,一间客厅、两间卧室。人员也不多,除了江树德、江远志两父子,江远志的老婆林芸也过来帮忙管理药房,林芸是产科医生,现在穿越众当中女性很少,夫妻就更少,几乎没女性怀孕,所有林芸没什么事情可做,来中医馆帮忙管理药房,抓抓药。
江氏父子还从道灶村的职工子弟当中挑选了四名聪明少年作为徒弟培养。这四名少年两男两女,都在十一二岁左右,在道灶村扫盲学校表现亮眼,虽然只上了几个月的扫盲班,已经能够认识四五百个字,也能算一些简单的加减乘除。原本两名女孩子的父母还不同意孩子上学,认为女孩读书没什么用,以后结婚之后就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是夫家的人了。自古以后女性的社会地位长期低下,更是有女性无才便是德的错误思想灌输,想要一下子提高女性地位真是不容易。经过了驻盐场工作组的劝说,并许了好处,在这个时代做学徒前几年是没什么工钱的,江树德决定给四名徒弟每个月发三十斤米补贴家用,学徒跟着师傅不光食宿不用钱,每年还给发几套新衣服,还把几名学徒的母亲招聘进了百仞制衣厂工作。这下可把几个家庭高兴坏了,既能让孩子学到本事,又有好处可拿。这四户人家的男主人原本就是穿越集团的职工,知道当职工收入很好。道灶村之前就有几户人家的女性成了制衣厂的女工,休息日回村的时候都是趾高气扬的,回家自己家里,地位也是蹭蹭的往上涨,赚的钱不比家里男人少,地位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现在几位孩子的母亲也能成为女职工,自然是兴奋的不得了。如今四位少年跟着江氏父子一边学习文化和医药知识,一边在中医馆打打杂。
“大夫!大夫!”三个土著急急忙忙的抬着一个病人冲进中医馆,就要往门诊室内闯。
学徒符弄益急忙上前阻拦道:“哎,不许大声喧哗,先过来挂号,然后去候诊室排队。”原本在候诊室的其他病人对插队行为也是怒目而视。百仞工商所在综合市场的各个出入口都设立了公告牌,上面除了贴一些通知公告外,百仞综合市场管理条例是永久性的贴在上面。在市场内各处墙壁上都刷着各种标语,“严禁随地大小便,违者罚款一百文!”、“严禁随地吐痰,违者罚款五十文!”、“文明礼让,自觉排队!”、“车辆行驶,右侧通行。牲畜粪便,自觉清理,违者重罚!”等标语。
起初进入市场的土著熟视无睹,百仞工商所狠狠处罚了一批不遵守规章条例的土著,杀鸡儆猴之后,土著们也慢慢形成了遵守规矩的习惯。
庆余堂中医馆虽然要挂号,但是不收挂号费,也不收门诊费,药品也是平价销售,并不以盈利为目的,当然也不能够持续亏损,只要能够做到收支平衡就行。实在暂时没钱付药费的,可以先赊账,等康复后慢慢还,或者做工抵偿药费。白送是不可取,金山银海也不可能全部免费。一是为了在临高土著中树立穿越众的良好形象,说白了就是为了收买人心。二是为了培养后继人才,虽然暂时只有四名学徒。百仞小学已经有了两三百名学生,以后会从这些学生中选择一些人培养。
过了大概半个小时,符农益喊道:“16号,符牛生,到你了,到1号诊室就诊。”符牛生就是刚刚急匆匆被抬进来的病人。“请问1号诊室在哪里?”帮忙抬病人的亲属问道,符农益翻了个白眼,“跟我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