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我们正专心学唱歌时,我感到了窗户上有些异样。顺着望过去,才看清那是一张人脸,贴在胶带粘补的玻璃上。他的眼睛很亮,以至于透过玻璃我都能辨清他在看什么。他在看讲台上领唱的人,我的母亲。
1
一年级的胡老师甚是喜爱我,她激动不已地我父母说,你们的克克是个天才!
我们家冷不丁蹦出这么个天才。
事出有因。一年级的语文考试,最后一道题目是看图写话,是这么个说法,实际上相当于小作文。图有四幅,描述的是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在雪地里扶起了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奶奶,小朋友助人为乐。我跟其他人一样,用那几个学过的字编了几句对话,冒号、引号、感叹号用得一丝不苟。不同的是,我把那几句对话分成了两段来写。
胡老师很吃惊:还没接触过作文,你就知道怎么分段了?!
原来那叫“分段”。这么点灵感并不是什么天才表现,全归功于整天有事没事瞎翻家里的书,书翻多了,尽管不识字,还是能记住点什么。
听了胡老师的结论,母亲一喜:你以后别当空军了,去当个作家!
什么是作家?我不理解这个新名词。
作家呀,就是写书的,写来给别人读,还能赚钱!母亲解释道。
对于赚钱,我并不在乎,要命的是,“写来给别人读”,这个诱惑紧紧抓住了我。这不是我终日梦来梦去又讲不出来的心愿吗?原来,你在这里,等着我!
坦白地讲,母亲对我的期望像梦一样脆弱,一触即碎。她毫无凭据地自我暗示她的孩子将出人头地,但这种暗示充实不了她内心的空虚。上大学,对她,对全村的人,都是谣不可及的事情。在他们心里,大学生只能够出在官府之中,富人之中,投胎在乡巴里的孩子都是被老天爷筛选出来的那部分,剩下的没出息的命。母亲无法改变孩子们所面临的处境——严重的营养不良、艰苦的读书条件、将来昂贵的学费——但她在尽力改变孩子们的心态,使他们变得不平凡。
母亲长在我们耳边叮咛:你们俩是最出色的孩子,将来一定能成就大事!
她教我和宇儿唱歌,唱她那悠远的山歌,还唱《信天游》。《信天游》这支歌是读一年级时母亲一句句教会的,至今难忘。母亲唱:我低头/向山沟/追逐流逝的岁月/风沙茫茫满山谷/不见我的童年……大雁听过我的歌/小河亲过我的脸/山丹丹花开花又落/一年又一年……
你听过它没有,它的歌词是那样美,旋律又是那样美,像倾诉,像回味,爱恨交加,揉杂一团。我爱听这首歌,里面不再有毛主席、共产党,它有的是山谷、大雁、小河、山丹丹花……
我想问母亲,歌词是谁想出来的,张了张嘴,没有问。一定是作家,我想。
学校里没有音乐老师,课程表上只有语文、数学;数学、语文,轮流着来。一次,六年级的男老师突发兴致,把学校那唯一的一架钢琴抬到我们的教室,兴冲冲地宣布要教我们唱歌!同学们高兴极了,高兴惨了,激动得一个个“啊、啊”直叫。胡老师叫我们背着手,坐直,我们就那样做,连最捣蛋的几个男孩子都坐得规规矩矩的。钢琴声起,男老师唱——学习雷锋好榜样。一句唱完,他喊“唱!”我们就跟着唱起来,五六十个人的声音合起来,淹没了钢琴声。那个男老师可能只会滩几支简单的歌,却骄傲得已经不行。他的琴弹得短促而无力,粗关节的手指生硬地捣着那两排黑白相间的键,弹“学习雷锋好榜样”时,弹出来的声音跟我们唱的一样,单调。但在我们心中,那是亲耳听到的最美妙的声音,天籁一般!
“学习雷锋好榜样”我们唱了一下午,男老师弹了一下午。我们唱得太投入,结束时才发现早已口干舌燥。胡老师领头鼓掌感谢,我们跟着一齐拍巴掌。男老师满意地咳嗽几声,去合琴盖。看到他这个动作,我突然就举了手。
“林克克,有什么事?”胡老师问。
我从后面站起来,大家一齐把头扭向我,我猛然间后悔了,脸开始发热。
“有什么事说吧。”那个男老师插了话。
我就说了:“我想……我想唱个歌。”
我相信声音小得只有自己会同到,但不料所有人都听到了。
“你想唱什么歌?”男老师问。
“信天游。”我看着他的眼睛,放松了些。
“信天游?”他皱了皱眉头,目光又落在钢琴上。我猜想他是没听过这样的歌。“今天……你先别唱了,时间晚了。”
我一松气,准备坐下。这时,胡老师觉得很有兴趣,说:“没事。你唱来听听。”
我拿不定主意了,不知道该听谁的。
四四叫了声:“克克,唱啊!”她这么一叫,我心里踏实了,扬起脖子就唱了起来——“我低头——”
“停!”胡老师叫停。
我收了声,心想完了。
“站在讲台上唱。”胡老师招了招手。
我犹豫了一下,走上了讲台。男老师坐在钢琴旁的凳子上,心不在焉。
不知道是胡老师还是四四带的头,全班都为我鼓掌。我定了定神,在稀稀拉拉的掌声中开始唱了,每个字都唱了出来。同学们听得很专心,眼睛瞪大,看着我。我不敢看他们,便直直地望着后面墙上的黑板。
一曲唱完,男老师评价:“恩,嗓门挺大。”
我斜着研究瞅了瞅他,咬着嘴唇低下了头。
“谁教你的?”胡老师问。
“我妈妈。”我答。
“你妈很会唱歌?”
“恩。”
“你妈还教你什么歌?”
“很多。”
“有没有教过《学习雷锋好榜样》?”
“早教过。”
“明天下午你教全半同学唱信天游好不好?这首歌好听。”
“让我妈妈教吧,我妈妈唱得很好听。”
“好,跟你妈说一声,她要是同意,明天下午就来教大家唱这首歌吧。”
“恩。”
教室里一片欢呼。
2
母亲是那样喜欢孩子,只要为了孩子,一切事她都不会拒绝。
第二天下午,母亲便站到了我们的讲台上,她比胡老师高出那么一大截来。若说胡老师娇小柔弱,那么,母亲就是高大健美。母亲俯下身,胡老师在她耳边嘀咕了一句什么,她点了点头,笑了。
我坐在座位上,激动的目光随着母亲的移动而移动。不知道她紧张不,我似乎是把所有人的紧张都包揽了下来,明明是激动导致的结果。我把手心摁在裤腿上使劲地搓来搓去,仍汗津津一片。真后悔背着大人捉小鸟玩。大人们说小闺女玩小鸟要出手汗,长大了出嫁时坐花轿也要尿裤子。我不信,四四更不信。小毛孩子实在抵不住鸟窝的诱惑。我们攀着木梯掏房檐下的鸟窝,一次可以掏出好几只小鸟或是鸟蛋,至于掏来干什么就不谈了。有太多乐趣,在人与动物之间。
咳、咳,母亲咳了两声,清嗓子。
大家都坐直了,没人不认得台上那个即将为我们唱歌的人——我的母亲。因此,犯不着任何自我介绍,母亲甩开亮嗓就唱了起来。
一遍唱完,大家仍没有反应过来。
“好不好听?”母亲冲着下面一片黑压压问。
“好——听——”几秒钟后,孩子们又活跃起来。
“好!现在大家跟我唱,我唱一句你们唱一句。我低头/向山沟——唱——”
孩子们呜哩哇啦地跟着唱,一个比一个嗓门提得高,那么高的声音回旋在又破又暗的教室里,真让人震撼。如果把这些孩子弄到黄土高坡上去,一齐唱信天游,那将是另外一番景象。黑鸦鸦一群穷孩子对着山沟,扯开嗓门,声嘶力竭,犹如呼唤自己的母亲。但比起黄土高坡上的孩子们,他们略显苍白、柔弱、安静。
我们正专心学唱歌时,我感到了窗户上有些一样。顺着望过去,才看清那是一张人脸,贴在胶带粘补的玻璃上。他的眼睛很亮,以至于透过玻璃我都能辨清他在看什么。他在看讲台上领唱的人,我的母亲。真正引起我注意的,不是那双窥探般的眼睛,而是他脖子上的那圈白色。白得鲜亮,白得刺眼,正是我见过的那件白衬衣,穿在同一个人的身上。
3
他没有发现我,我赶快扭回头,止住心跳。我知道他是谁。刚开学时开集体大会,全校二百多人挤着站在教学楼前的空地上,第一排正中的那个人脸对着校长办公室的木门。门开着,可以看清里面的一切,有书、有桌、有椅、还有床,铺了花床单,被子叠得方方正正。我们在打闹着排队时,他在办公室来回踱着步子,手里端着一个白瓷缸子,小口抿着茶,时不时向门外望一眼。他的白衬衣、黑皮肤哟!
一个男老师小跑到黑压压的队伍前,吹了声尖锐的哨子,喊:“立正!”接着,他又跑到校长门口一侧,指着一个人叫:“你,右手举起来!大家向中看齐!”
那个人像是没听到,眼睛仍留在那间简单整洁的办公室里。男老师嘟囔了句“敢违反纪律!”就冲到那人面前。那么大的身躯挡在那儿,把视线完完全全挡断了。那人仰起脖子,举起脸看男老师,发现男老师正看着自己。“你,右手举起来,没听见?”男老师吼道。那人条件反射一样举起了细细的胳膊,心里像被人抽了一鞭。很多人都看到了那只柴火棍胳膊撑起的手,便开始细细碎碎地移动脚步,没人敢再说话,连咳嗽都压得低而又低。
“稍息——”男老师一声令下,全体同学一齐出脚,“啪”地一声,不甚响,踏在泥地上。
“校长,队伍整好了。”男老师把头递到办公室门口。
他缓缓走出来了。我早就猜到他是校长,但从未想到当校长会有如此骄傲的派头。
鼓掌,鼓了有半分钟。他大概觉得差不多了,便伸出一只手,做出一个向下压的手势,那掌声便渐渐收了尾。他开始讲话了,主要针对一年级的小同学,又说欢迎入学,又说入学后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还说要严格遵守纪律,违反者由老师惩罚。
他正站在中间的那人面前。那人又是举起脸看他,时不时眨眨眼,条件反射。其他老师的嘴在孩子们头顶说话时,要孩子们盯着他的眼睛,说是礼貌。孩子们很听话地用脖子支起头去看那双眼睛,结果,那嘴一动,孩子们就觉出下小雨来了,脸上、眼睛上雨滴不断,不敢抬手去擦,只是一下接一下地眨眼睛。那人不停地眨眼睛,却发现校长不眨眼就不眨眼,眨一次却要连续眨好几下。奇怪的是,那人这次没觉到下雨。他的声音很浑厚,话说得慢悠悠的,一句比一句短,最后是两个字:解散!
我相信那人的脖子都仰疼了,一解散,那人就垂着脑袋,无精打采地被人推着向教室走。
那个人就是我。因为太专注而听不到老师的话的违犯纪律的事,我是常犯,为此挨骂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校长的白衬衣跟欧阳叔叔的一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这么多年来,每当勾起对他们的回忆,我能最清楚地记得的,依旧是那件白衬衣。而他们的脸,却像水中的倒影,是碎了又碎,难以拼就圆满的了。再有清楚记忆的就是那时埋在心里的一个强烈的愿望:父亲也能穿件那样的白衬衣!父亲的皮肤很白,一点都不粗糙,穿上了肯定很好看。但我的父亲至今没穿过。他曾经尝试过一次,但因为自卑而失败了。他说“这样穿出去别人不笑话才怪呢”,于是,他就脱下了,又换上了平日里的衣服。
4
会弹一曲《学习雷锋好榜样》的男老师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将那架钢琴一个班一个班地搬过去,全校每个学生都在他那单调的伴奏中歌唱过雷锋。实话说,小学寥寥几个老师中,他算是最有才艺的一个人了。老师中只有一个女的,就是我们一年级的胡老师,若是论厨艺,她会很无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