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中军营帐里,此时正吵的不可开交,禁卫军队长李云、松涛知府马道承、城防队长杨路钧、副队长王霆、荣耀佣兵团长薛凌、副团长薛进、议会议长刘长里、警卫队长胡守岩和首席法官路为贤等人正在为剿匪是攻是守吵的不可开交,有人甚至提出要和强敌议和。这其中除了公主带来的人外,其余都是当地议会中有重要发言权的高级官员。
正在喧闹之际,杨言和公主先后进入营帐,众人停止争吵,大家都看着公主,这次剿匪她可是统帅,还得看她怎么做决定。
荟柠公主在上位坐定,面若寒霜,沉声道:“刚才本公主听见有人要提出议和,是那位?请站出来。”
大家面面相视,不知她要做什么,过了一会,站出来两人,众人一看,一个是议会议长刘长里,另一个是警卫队长胡守岩。
这两人都年过半百,一个是德高威重的民选首领,一个是知府手下得力干将。荟柠登时大怒,起身指着二人骂道:“贪生怕死之徒,有何面见松涛父老?!”
说毕,她喝令左右将二人拿下:“剥夺一切爵位和公职,软禁府中,待剿清匪患后交检察官严查。”
二人大吃一惊,连忙反驳道:“我们都是由议会任命的官员,公主您虽然贵为皇族,但也没有资格裁撤官员!况且我们从未违反帝国和松涛的法律。”
其余几个官员见同僚被免,不免兔死狐悲,也上前求情道:“公主殿下,这恐怕不大符合帝国的规矩,任免官员须得本府议会商议才能奏效。”
公主身旁的侍女怀燕当即从包裹里取出一道圣旨郑重念道:“上谕:近闻松涛、卢方、柳诸、径口四地匪患严重,朕和帝国议会经过讨论决定:特命荟柠公主贺兰敏为四地钦差大臣、剿匪都督兼摄政公主,持尚方剑节制文武百官,总揽一切要务,直至荡清匪患、稳定政局为止,百官须加以配合,不得违令,钦此。”
念完之后,怀燕将圣旨、议会任命书和尚方宝剑一一取出给众官员传看。
接着怀燕又宣布道:“从即刻起,全城开始戒严,凡在戒严期间触犯条款的,可不经法院审判按军法处置。”说完又对着刘长里和胡守岩笑道:“两位大人这回满意了吧,我劝你们还是回去好好反省吧。”
两人还欲争辩什么,被禁卫军推搡着赶了出去。
众人见此情景,也就无话可说,按帝国惯例,平日皇亲国戚虽然是封地内的最高元首,享有税收的提成和百姓的拥戴,然而却无权干预政事,实权掌握在议会手中,只有当地发生叛乱或其他紧急情况,这些皇亲国戚才会被授予最高大权,成为暂时的集权统治者。
杨言吃了一惊,先前听公主说要拿他祭旗还以为是玩笑,如今她杀自己可谓易如反掌。
而且他第一次知道了公主的芳名:贺兰敏,不由得默念了几遍。
彼时薛凌看见杨言也在军帐里,连忙道:“你一个小兵在这里干什么?这是你呆的地方吗?”说完令人将他逐出,正在推搡中,荟柠起身道:“且慢,本公主刚才已经知道他出身于帝国陆军学校,而且今晚他两次立有大功,我已经决定任命他为军事顾问,可以随时出入军帐,参与军机要事。”
当时松涛众官员已经得知杨言并非公主的驸马或情人,只是小小一名佣兵,登时将先前的恭敬之心收起,取而代之是满脸鄙夷,更对杨言借用驸马身份指挥民众抱有极大意见,尤其还借此立了大功,大家正想狠狠羞辱他一番,谁知被公主一番话堵了回去,觉得一股怨气堵在胸中,不上不下的十分憋闷。
荟柠见众人沉着脸没有异议,满意地点点头,看看时间不早,就把先前和杨言一起商议的夜袭敌营的方案给大家说了一遍,众人哗然,大多都认为风险太大,一旦失败,则松涛必然落入敌人手中,有说固守待援的,有说空城计的,但是几番推演以后,胜算都不大。
荟柠认为战机稍纵即逝,于是力排众议,坚持当晚出征,点起各路军马在校场集合。
为争取时间免去了出征的祭旗仪式,公主换上精致的金色胸甲戎装,头戴黑羽大绒帽,足登长马靴,在欢呼声中上台演说激励士气,然后就是分封各路将领。
因杨言献策和平息骚乱之功,即刻晋升他为士官长,戴三杠徽章,并提为军事顾问、突袭队长,率一百人队伍从黑熊山悬崖偷袭敌军侧翼;命雇佣兵团长薛凌为右翼队长率四百人偷袭敌军左翼,城防队长杨路钧为左翼队长,率当地民兵和守卫五百人偷袭敌右翼,公主亲自为先锋骑兵队长,率禁卫军精锐一百骑兵直捣敌中军大营。
安排完毕后,杨言在众人羡慕的注视下,整装登台接受公主的授勋。
原本士官长授勋不需要公主亲自动手,然而今晚为了鼓舞士气,公主决定亲授。
荟柠表情严肃,伸出芊芊双手先替他整理衣襟,然后从盘中取出徽章,用别针佩戴在右肩上,仔细整理一回,看看挺好,然后对他道:“从今晚起,你已经不属于佣兵组织,正是成为我帝国陆军一员,希望你好自为之。”
杨言行了个标准军礼,然后昂首挺胸大声道:“绝不辜负公主的厚望!”
授勋仪式完毕后,他就回台下从雇佣兵里挑选善于攀登的精壮好手一百人,每人各负一大捆绳子、火油、凿子和朴刀,先行出发。随后其余三路人马也偃旗息鼓,从城门鱼贯而出。
两个时辰后,杨言和突袭队在当地人的带领下赶到黑熊山下,只见此处果然陡峭,有高达几十丈的峭壁,几乎笔直没有任何攀爬点,而且山壁上受山泉多年冲刷,青苔湿滑,难以攀爬。
众人见此情景立即萌生退意,大家认为爬上去难度太高。
正议论纷纷,只见一人已经爬了数丈高,大家举着火把一看,只见此人身负一把四尺长的带刺燧发枪,肩上有一个鲜红的三道杠,不是杨言是谁?
众人见他已经将绳子挂在峭壁石缝中,左手拿凿子,右手举火把,仅凭双脚稳住身体,一边爬一边用凿子挖出落脚点,虽然爬的很慢,但却让众人大受鼓舞,对这个新来的上司少了些轻视,多了些敬佩,立刻有模有样学起来。
这些人之中有许多在参军前靠采集草药生活,比这更陡峭的悬崖都攀爬过,有人没多久就追上杨言。
杨言小时候也攀爬过家乡各种险峻山崖,但在夜里作业还是第一次,因此一路上险象环生,别的不要紧,最怕遇到蛇和老鹰,人会在受惊后多半会坠落山崖,许多好手都死在这方面,还好夜晚攀登的好处就在于这些动物很少出来活动。
就算如此,一路上每过半刻就有人踩滑了跌下去,凄厉的惨嚎久久在山间徘徊,登上山巅的时候已经有十个人被摔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