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春节,少了一个去处》,完成下题。
春节,少了一个去处(李培禹)
①每年春节,我都去看望我的老师,那种期待、惬意融入浓浓的年味,已经成了多年的习惯。然而今年却有了不同——我中学时代的恩师贾作人先生已然不在了,春节我少了一个去处。
②我进入北京的名牌学校二中的时候,是“文化大革命”正深入发展的1968年。当时学校都是按照军队的编制,我被编进“五连四排”,幸遇骨子里属“修正主义”的班主任老师贾作人。那时的贾老师样子很帅。课堂上,他用电台播音员一样标准的声音,朗诵着毛主席诗词或鲁迅的杂文;他在黑板上用“行楷”书写着课文的要点,简直把我们“震”住了。从他身上,我们不能不感到二中就是二中,尽管在“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的大背景下,他坚持说:学生不读书干什么?
③那个时候哪有书读啊?贾老师就每隔一段时间骑着他的“飞鸽”车到我家来,自行车后架上驮着一个用包袱皮儿裹着的大包——他把自己的藏书(当时都是禁书)一摞摞拿给我看。作为语文老师,他对鲁迅、郭沫若尤其推崇。当时课本上几乎没有郭沫若的文章,偶尔从人民日报读到郭老发表的诗词,我有点不以为然,和贾老师说了。他说,评价一个人要看他的作品,但要历史地看,看他有没有伟大的作品。
④不久后的一个星期天的傍晚,贾老师给我带来了《沫若文集》,他翻开《凤凰涅磐》,先给我讲授生僻字,然后一边朗读一边讲解——
除夕将近的空中,
飞来飞去的一对凤凰,
唱着哀哀的歌声飞去,
衔着枝枝的香木飞来,
飞来在丹穴山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