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2月28日更新
很多朋友私信问我如何能够移民澳洲,这个问题我之前回答过了,澳大利亚移民条件是什么?-移民文中写的就是我的故事,或者我看到的人发生的故事。介绍了澳洲的技术移民和雇主担保移民的基本政策和一些常见的“坑”,大家可以看一下~
现在想要移民的人越来越多,那移民后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
我是Jsn,我2011年7月来悉尼大学读的书,学的IT,后面移民了澳洲。这些年见过一些新移民,日子过得其实并不理想。又会被一些国内计划要移民的朋友问到:
今天就结合这些年见过的人和事儿,谈谈新移民的生活是怎样的。
1.奋斗的普通人
出国的人并不一定意味着家境都有多好,更多的人也是普通家庭的小孩,有机会出国读书,最终通过各种努力拿到了澳洲绿卡。有绿卡之后我们最开始需要解决的工作!!作为第一代移民,一定要做好心理预期,找到一份工作是很困难的。
困难点在于“告诉我,你的优势到底是什么?我凭什么要雇你?”
职场就是竞技场,在职场上和你竞争的不只是中国同胞,有主场作战的澳洲l、有口音很重但是英语确实很好的印度人、还有英语更好地欧洲人民(曾经我以为澳洲的新移民最大群体是中国人,其实数字是印度人第一,英国人第二,中国人只能排在第三位)。
上面的这些竞争对手有的比你英语好,有的比你有社会关系,而我们很多中国朋友在应聘的时候,自以为最大的优势可能就是“我是墨大毕业的”“我平均”“我PTE成绩很高”。
这些所谓的优势,在职场上实则不堪一击,在Eplyer的眼中“这家伙没有工作经验”“除了读书连相关主页的实习也没干过”“PTE是什么鬼?他怎么只用OKOK回答我的问题?是不是没听懂我在问什么啊?”
你眼中的自己
▼
雇主眼中的你
▼
那。。。是不是中国人在澳洲很难找到工作?生活的不好?当然不是!!大家过得都不错啊!!很快找到工作的人有什么特点?这里来分析一下:
1)读书期间就有做过与工作相关的实习,除了具备书本知识,还有具体动手,做事儿的能力。澳洲的工资收入在全球范围内算高的,根据OECD组织2017的数据统计,澳洲平均工资为$49126美元,全球排在第10位。
澳洲法定最低工资为$37,500澳元,雇主还得额外为你支付9.5%的养老保险,说这些数字只是想告诉你,澳洲雇主的用工成本是非常高的,稍微多招点人,雇主的生意就不赚钱甚至亏钱。所以,你在澳洲看到的一些小生意,比如Nesgey、奶茶店、餐厅,基本上都是老板亲力亲为。而如果你不具备实际工作的能力,还需要雇主从零开始培训你,那你就业的几率就会比较低。你需要做的就是在读书期间、寒暑假,尽可能的多实习,多积累工作经验,哪怕免费给别人干,那也值!如果你是IT、会计这样技术类职业,那你更是要注意积累实际的技能,从最低级的bkkeeping做起,不要嫌简单,无数的雇主跟我说过,“现在的学生好像是‘傻’,这么简单的记个账,让他干起来扭扭捏捏,嫌简单低级,可一干就出错,他这儿基础数据都是错的,我们后面再怎么做都对不了。我们当年,那。。。。。。(省略一堆当年勇的情节描述)”。不过确实如此,切忌就是眼高手低,从低处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打扎实了,这个是我们职场开具最重要的状态,第一步走稳了,后面升职加薪也就慢慢的水到渠成了(不给你就跳槽!)。
2)较广的社交圈子。找工作效率最高的方式是“内部推荐”,大部分企业的工作岗位,几乎是一定会优先考虑企业内部员工推荐的人,毕竟有熟人背书会省去HR团队很多事情。我很多轻松找到朋友,大致类似的经历是读书期间做过学生会,去过教会,或者积极参加一些活动的,多多少少在读书期间都进一步扩展了自己的社交圈子,这些圈子对于未来找工作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所以,建议大家读书期间别光读书了,多认识些朋友,对未来就业会有非常大非常大的帮助,身边无数人都是朋友介绍了一个面试机会,然后拿到ffer。
3)奋斗者。我听过很多丧气话,如“澳洲工作很难找”,“华人在外面不好找工作”“没身份就没法找工作”“没有工作经验就没法找工作”“还是国内好,不行就先回国看看”等等。首先,我要承认,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下,找工作不容易这个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绝对不能,也不应该成为找不到工作的借口。弱者心态就是遇事找外因,而强者遇事找内因。环境不好,为什么别人能找到,那一定还是我不够好,我要让自己变得更好,如果有这样心态,真的就一定能找到工作。
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是学EE的,一直想找一个相关的工作,找了三个月还没有找到,他就觉得不能太任性只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了,就先找了一个小公司做ITSpprt,工资也不高,但工作清闲,就是修修电脑啥的,在清闲之余他在不断的投简历,但注意,不是盲目的海投!而是针对每一个应聘的公司,都把自己的简历做有针对性的修改,在小公司三个月后,终于找到了一份电子工程相关的工作。半年时间,这个是我朋友里面找工作最久的,只要努力找,是一定没问题的!这一点大家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
对于没资本、没背景的朋友,最重要的就是摆正心态,不要着急!不要看着别人住大hse、开BMW,说一年赚多少钱多少钱,就把自己头脑冲昏了。我这些年最重要的两个经验是:冷暖自知。如果你有机会拥有所羡慕人的全部生活的时候(财富、压力、幸运、苦难)你可能并不开心;做时间的朋友。追涨杀跌只会被割韭菜,安静下来,一步步的坚持,5年,10年后,你可能就发现之前你手上的那颗小树苗,现在已经成为你怀里的参天大树了。
2.土豪型
富二代陨落的奥秘——“不是吃喝玩乐,是无脑投资”
在澳洲,见过三个很有代表性的富二代(A哥、B哥、C哥),从最初认识感觉他们应该差不多有钱,现在已经5,6年过去了,却是天差地别,结果是:
积极向上,并且有头脑的A哥,混的最好。
积极向下,并且没头脑的B哥,混的也还行。
积极向上,但没头脑的C哥,混的最惨。
积极向上,并且有头脑A哥的故事
A哥是一个国内一个大集团董事长的独生子,他们集团从他父亲,到高管团队好几个孩子都送来了澳洲读书。A哥是我认识的第一个条件比较好的。很颠覆的是,A哥人很好,没有电影里吴亦凡扮演的那种富二代盛气凌人的感觉。
A哥本人是很低调的,车就是一个路虎,这车在澳洲也就6.5万澳币左右,对于他的身价,这个车非常低调了。有个很有意思的细节是,他们这一个集团出来的孩子,没有人的车是比A哥好的,再有钱,也不能比他的好,这就是他们的“规矩”。
在别人没给我八卦A哥的背景之前,我其实一直以为他就是普通人,因为他的吃穿用度都是非常朴素的。让我觉得A哥不是一般人是我得知A哥在悉尼一个富人区全款买了一个Hse。再后来大家伙一起聊天,A哥吐槽说,这个hse的厕所有点小,计划把房子推倒重建,作为旁听者。。。
那时我房子都还没有,怎会理解有人会因为厕所要把房子拆了!“贫穷真的限制了我想象力”。
从工作的角度,A哥是很有头脑、也努力,最关键的还TMD非常的稳!我就非常欣赏这种二代!简直就是国家的脊梁!因为见过太多二代(后面提到的C哥就是一位),看着身边的人都赚钱了,好不容易离开父母的管控了,父母又恰巧给了一笔钱。遇到一个项目,大概了解一下,就迫不及待出手。但大多的结果是“一顿操作猛如虎,账号只剩$250。”
A哥最开始,还是很稳的先利用国内的关系,做一些中澳贸易的生意,什么农产品呀、红酒呀出口到中国。同时,A哥也一直关注着澳洲的房地产行业,A哥的原则是,自己不懂的东西,你说再好听,我都不信,我得自己搞明白在出手。
后来A哥试着买了个地大房子破的hse,然后做了个1变2的tnhse的小项目。后面做熟了,开始跟国内的一些财团合作,拿了一些大地,做几十套的那种公寓开发。了解现在澳洲地产行情的人都知道,现在地产业颓了,但A哥反而胆子大了起来,陆续开始囤一些地,为下一个房产周期到来做准备。Sfr看起来,整个操作零失误。
积极向下并且没头脑的B哥的故事
B哥更符合传统意义上富二代的人设,干的也是富二代该干的“正事儿”,什么炫富、豪车、玩、追女孩子。在我看B哥还是很夸张的,悉尼当初有一家KTV新开业,是当时最豪华的叫CEO。
B哥直接把这家KTV第二大包房,直接包下来两周,唱K喝酒、东西随便点,他的朋友都可以随时过去玩。悉尼所有的所谓社交圈大人全都来捧场,夜夜笙歌。
B哥过生日就更夸张了,包下了悉尼Tnhll,请了乐队。就下图这个,本来是市政府开会,或者一些重大活动的举办场所。
B哥读书这两年,吃喝玩乐,买车,我看300万澳元是要有的,但是确实家里家大业大,后面毕业就回到家族公司去上班了。
积极向上,但没头脑的C哥的故事
“志大才疏是灾难的开始!”
我其实一直觉得当个富二代挺不容易的。
富二代银行账号上停着这么多钱,你让他为了一年几万块钱的工资给别人去打工,确实不容易。大多富二代如果想做点事情都会去做生意,没啥上进心的可能就做点小生意,就算赔也赔不到哪去,或者索性就像B哥那样光花钱就行了。就怕那种小生意看不上做,就想来点大动作,整点高科技的,给父母一个惊喜的。
C哥家里实力是非常强劲的,也就是某A股上市集团的富二代。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出手做生意,那些小生意他也看不上。终于有一天,C哥迎来了大机会,他的一个朋友在一家即将上市的澳洲公司里做高管,这个高管朋友和他说,可以考虑认购他们公司的原始股,上市后,他们会发布一些利好消息,一定赚的!
C哥把这个消息也分享给了几个好友,大家都疯狂的筹钱,C哥自己把手上的所有钱都拿了出来,又问爸妈要了不少,房子也抵押出去。但还不过瘾,最后要找了基金公司加了30倍的杠杆。
当把这些钱都筹好,C哥和这些朋友们当晚就去酒吧庆祝了,坐等发财。女朋友们也都开始买包了。
结果,一开盘,股价不升反跌,所有人因为加杠杆的原因直接爆仓,钱全没了。参与的人都巨亏,最少的也亏了20几万,至于C哥具体亏损的金额我不清楚,至少是澳币千万级别的。
因为这件事儿,身边的这几个一块做生意的朋友都没了,父母也被吓着了,赶紧把C哥召回国。
这真的让我想起了电影《西虹市首富》的情节,钱你还真的很难花完,投资做生意,分分钟都能全烧掉。
3.蜗居型(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真的很舒服!)
再来谈一下蜗居,吃政府福利类型的,我遇到过一个,而且他是我很好的一个朋友,基本上是个小ABC。一般来说,l一般都很独立,不会想着吃福利啥的,但他是因为家庭的原因不太愿意走出去。但是,好消息是,他现在已经走出来了,开始工作了,找了一份会计工作,一年也5万澳币了吧~也是很为他高兴!今天就把他的往事拿出来和大家谈谈。
曾经的他就是钢铁宅男,他的作息跟我们都是反的(PS:曾经我们一起租房子住在一起,他是房东的儿子,不需要交房租)。他白天很多时候都在睡觉,下午3,4点醒吧,然后打开冰箱,看看有没有牛排,自己煎一下,然后拿到房间去吃。下午6,7点我们几个室友回家了,会把他从房间里叫出来,聊聊天,吃点东西。晚上他又会在房间里玩电脑,看电视弄到凌晨3,4点,然后才去睡觉。他偶尔也会和自己的高中同学出去踢踢球啥的。
关于他的经济来源,主要是澳洲的Centrelink(澳洲的社保),澳洲算是高福利的国家,失业的人,每两个星期$550.2(人民币大约2640元,这样子澳洲失业人口的月薪大约是人民币¥5722元,这个数字确实不低,这就是所谓高福利国家的样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