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课大约半个时辰,王志坦也随后到来于大家一起诵经,有些道士诵经完毕也不离开,静心盘坐等待其他人完成早课。
随着王志坦敲响堂中悬挂的一块云板,旧时打击乐器,用长铁片做成,两端作云头形,多用于召集和报事之用,声音清脆,透人心脾,正在闭目默读经文的于煊被一下子惊醒,张开双目,看到大家都纷纷起身,在王志坦的带领下向重阳宫方向稽首,以示尊重之意。
然后有疑惑者,走向王志坦提出问题,王志坦一一解释,如果遇到王志坦也不好马上回答的问题,王志坦也从书桌上取过纸笔一一耐心记录下来,以便日后进行钻研。
于煊恍然,估计各种道典的前身也是各种问答,后人总结记录多了就成了一门学问,有大智慧者用前人智慧加上自身理解,写出一些惊世之论,不就是百花齐放形成各种流派吗?写了【九阴真经】的黄裳,写了【道德经】的老子,不都是当过图书管理员,博览群书并加一总结写出了自己的巨著吗?
知识的自然积累和厚积薄发古今皆然,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不在舍。——荀子
特别是其中两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古人诚不欺我。
王志坦为人谦和,没有任何不耐烦等的为众人解惑完毕,众道士一一退下,有教务的各自忙碌去了,没有教务的有些去翻阅道典有些去习武练剑也都退下,只剩下最小的于煊,王志坦招手让他过去笑着问道:“昨日让你看道典,见你看的入神,记得几个穴位了?”
“回师傅,我全记住了。”于煊昨天晚上想了半天,虽然说献丑不如藏拙,可是自己有系统加持,又何必装愚钝之人呢,能早一点得到重视,加重自己修道的资源倾斜,早一点修的秘传,得到全真的所有玄门真法,也可以早日把基础打牢,这个全真自己本来也不准备待一辈子。
于煊看的透彻,在全真待上一百年也就是再多出一个全真八子什么的,全真教不是人有问题,是功法就有问题。好好的【九阴真经】搞丢了?镇教之宝【先天功】失踪了?这都是什么鬼?王重阳对弟子和周伯通都干了什么啊?自己一人凌绝顶,剩下大猫小猫三两只,还怎么光大全真,玩呢?
【九阴真经】于煊自然知道在古墓之中,跑不了的,看到是迟早的问题,【先天功】遗失却是一大遗憾,在没有看过【九阴真经】的情况下王重阳就取得华山论剑的第一,这部经书一定非同凡响,上全真教打好玄门正宗基础之外,于煊也未尝没有找一找这本小说中遗失的功法的意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