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在开始时,是具有革命性的。这从开始他们就能迅速横扫吴佩孚、孙传芳等几大军阀就可以看出,如果他不具有革命性那么士兵是不会为之拼死奋斗的。但悲剧也就在于此由于他们进攻的速度过快,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导致兵力以及基层工作人员的不足,而为了弥补这种不足和不拖累部队继续向前进攻的好时机,就只能将那些降兵降将吸收进队伍中。这样一来,就不可避免的将那些需要被革命的东西,全部带入到了国民革命军中,慢慢的开始从根子上渗透腐蚀这支革命队伍。”
“而这支队伍里本身就有大量的右派存在,本来经过孙中山在1924年进行国民党改组后,已经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右派的实力。可当大量旧式士兵、军官、地主、资产阶级怀着各种目地加入后,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右派实力空前强大,力压左派。”
说到这里章健对众委员直接叮嘱道,“以后我们可不能搞成这样,我们人民党宁愿不要地盘也不能让一些野心分子、投机分子混入其中,顶着我们人民党的皮去干不该干之事,这既是对人民的不负责也是对我们党的不负责。毕竟政府信誉这个东西建立起来其难无比,但要想破坏却是轻而易举。”叮嘱完之后章健才继续回到主题上来。
“北伐战争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战争。参加战争的各派、各种政治势力都有不同的目的。中国共产党、工农群众和国民党左派,是为着反帝反封建;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则力图通过战争发展个人势力、获得国家特权。因而在战争中,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就开始慢慢显露出来,例如:上次广州的报纸上不是说过一件奇事吗!北伐军的士兵们在前方征战,而后方的父母亲人却是被组织起来的农会抓起来进行审判。从这就可以看出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只怕不会太长了,到时候一旦合作破灭只怕立刻就会尸横累累!”
“而且国民党以及国民革命军内部左中右派之间,各军队派系之间的矛盾是非常突出的,突出表现的就有:蒋介石一派和国民党元老级人物的汪兆铭(汪精卫)为争夺国民党内的主导权之间的明争暗斗;共党和国党因为理念之间的斗争等。而派系斗争则主要表现在实力日益增强的广西地方军阀白崇禧、李宗仁和蒋介石国民政府中央之间的斗争。这点在北伐开始后,蒋介石就将自己的嫡系一军中的两个师配置为了预备队,以保存实力待机行事。而那些危险的任务就全都派给了其他地方部队,特别是广西部队则更是如此。”
众委员听完章健的深刻剖析以及看完章健那对北伐写的是入骨三分地的文章,都不禁大为叹息,原本众人中有很多人以为这次的国民政府还真有可能担负起拯救中国的重任。但现在看来不过是黄粱一梦,国民革命军中存在着太多太多的问题与矛盾。这不禁让他们对国民革命军未来的期望也是大大降低。
章健暗暗观察着众人的反应,看见众人都是一副叹息的模样,不禁心中一松。对于这次问大家对北伐的看法,章健是有其用意在内的:第一,和众人沟通,统一人民党内的思想。第二,就是在试探众人,看众人是什么反应。这可以让章健看出来有哪些人到现在依然是保持着一颗没有自己私利在内的爱国之心,哪些人是已经有了自己的私利。
虽然想保证每个人都当圣人,一心一意的为人民服务那是不可能的。他们这些人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自己的私利,一是因为章健在慢慢完善地规章制度地限制。二是,大家现在基本上都是光棍一条,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没有产生私利的原生动力。但这种情况是不可能永远这么下去的,迟早有一天会有人开始慢慢变质,这是人性的脆弱性所决定的。因此章健一直是在拼命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的,但这些工作是不可能一时片刻能够完成的,即使章健有后世方面知识的参考,依然还是需要大量时间的。而在这段建立时间章健能做的就是不断给中央委员们敲警钟,保证他们的纯洁性。而至于在下一级的其他政府服务人员,章健就不可能面面俱到了,只能交给其他委员们去监察或者相关机构去处理。作为一党领导人的章健其实只要能管中央委员会就行,因为中央委员会的成员造成的破坏可比其他基层服务人员要大的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