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昨天两点才写完,但是没网所以没上传(补昨天第二章)
1927年2月28日,军委主席章健以及人民军总司令赵德全联合发布了向青岛进军的电文:
“魏华同志,青岛扼胶州湾的咽喉,地当渤海要冲,港阔水深,形势险要,是天然的军事和商业良港,同时也是张宗昌留在我们根据地内的唯一军事基地。前些日子打下即墨后中央之所以不赞成立即攻打青岛是鉴于接管青岛的准备工作尚未就绪,为了避免仓促进城陷于混乱。但如今你部负责进攻青岛的士兵已经全部训练完毕!我控制区内也是趋于太平,此时机已是成熟,望你部能顽强、勇猛作战一举消灭青岛之敌,平稳接管青岛!”
“**会此次制定的青岛战役总方针是,既要歼灭青岛毕庶澄之守军,又要保全市区,免遭破坏。而对于此前传来的日本帮助其修建防御工事一事,中央的意见是:不主动挑训进攻在青岛之日军和旅青之日人,如发现日军直接参加作战,可以予以有理、有利、有节的自卫还击,并进行取证对外揭露其恶劣行径。”
“鉴于青岛地位之重要以及其关系之错综复杂,中央将派遣政治部主任张兴前来处理相关事宜。同时调莱阳市长郭明亮为青岛市长,主管青岛以后之事宜,你部务必予以配合帮助其尽快完成青岛之平稳接管。”
电文很快就传输到了设在即墨县城的第二师总部,从机要员的手中拿过电文的魏华看完后,立刻就召开了全师团一级以上的干部会扩大会议。
会议上,魏华先是将电文的内容当着大家的面读了一遍后,接着说道:“中央的对青岛之战的总方针是既要消灭守城之敌,又要保护市区不受破坏。这就好比‘瓷器店里打老鼠’,既要拍死老鼠,又要不让瓷器店受损。”
“瓷器店里打老鼠”这个形象生动的比喻一下子就让同志们大笑了起来。可是在大家笑完后却是集体陷入了沉默中,每个人都是皱着眉头想着怎样才能在保全城市的情况下,有效消灭敌人。
“怎么大家都是不说话了,我知道这件事有困难,但打仗哪能不碰到困难,重要的是解决困难。既然党中央将这解放青岛的任务交给了我们,那我们就必须是有困难要上,没困难也要上。谁也不准给我做缩头乌龟,我魏华、第二师都丢不起那人!”魏华抽了一口烟,见众人都是没说话,于是将手上的烟掐灭后说道。
这时第二师参谋长站出来指着地图说道:“守卫青岛的总指挥毕庶澄为了防卫我军可能之进攻,从李沧至青岛市区共设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以李沧和崂山为支撑点相连接的防线。第二道防线则是西起海岸沿孤山、北岭山、双山、夹岭山、架子山等制高地组成支撑点的防线。第三道防线则是其在市区外的修建的一些临时性暗堡和以一些建筑物做为掩护的防线。其中第一道防线据侦查得到的消息主要是一些地方保安团和一少部分其主力部队,作为防守力量,也就相当于炮灰部队,主要作用只是为了牵制我们,已给其在后面两道防线上的主力部队应对我们的进攻赢得时间。”
“所以我们要达成中央之要求,那就只有两条路可供我们选择:第一,引蛇出洞,将其引出市区,然后调集部队围歼之。第二,不以歼灭青岛守军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应采取里应外合,迫敌撤退,以保全城市为主要目的。本来在这两条作战方针上面我还有点犹豫的,但昨天我接到情报部门转达我们师部的情报得知,早在2月12日刘安祺就在青岛召集守军高级军官会议,研究了青岛的防卫部署和撤退计划等事宜。”
“由此可见毕庶澄和一帮青岛高级防卫军官都是没有信心和无心死守青岛的,如果我们采取第一种作战方案可能就无法奏效。只有第二条方案是适合此次作战计划的。不知同志们是什么想法?”
这下大家都是仔细盯着地图想了想,最后众人也是觉得只有第二种方案是最适合此次作战的。于是同志们都是纷纷举手表示赞同,最后是全票通过了参谋长的方案。
既然参谋长已经是定下了主基调,那么剩下的一些旁枝末节就显得无比简单了,众人都是七嘴八舌的纷纷举手站起来发言。很快一个完善的作战计划就这么完成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