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川也不算是小地方,不会但凡有点什么事情,就会传的人尽皆知。
除了平时得闲的大妈们喜欢嚼上两句外,也没多少人知道杨素家里已买下颍川市区的楼王。
杨素的老家在颍川下属的上阳县,也算是颍川地界上数一数二的富裕。
只是老家的亲戚朋友没有几个是有出息的。
大多在老家务农为生或者做些小买卖。
杨素的老爹杨志荣因为是排行中间的孩子,一向不太受父母喜欢,十五六岁就跑到了颍川来独自打拼。在颍川累死累活地拼命工作,又运气好地从单位分到房子,这才算在颍川市区安家。
亲戚里唯一算得上经济条件好的,也就是杨素的二伯杨志刚,早年倒腾山货,赚了不少的钱,是当年上阳县城的第一个万元户。
后来生意越做越好,听说在颍川买了几套房产和别墅,资产估计几千万吧。
只是杨志刚早年和杨志荣有冲突,两家关系不是很好。
除了年底祭祖的时候能见上一面,其余时候都不见联系。
如今年底将近,他们却主动联系上了。
杨素觉得很奇怪,只是父母却觉得没什么。
杨志荣叹了口气道,“大哥的腿越来越不好了,家里的几亩田收成也没几个钱。孩子娶媳妇都是问题……还有老五,他家最难捱,孩子马上就要高考了,却连半分学费都见不着影子。”
李东丽明白这话里的意思,她点了点头,“兄弟间是该帮衬点。”
杨志荣又道,“二哥说了,修祖宅和宗祠都是积功德的好事,这次回去,大家伙就商量商量,一起出这个钱。”
杨志荣虽然和自己的二哥不对盘,但是这种修建宗祠的大事,他还是没有异议的。
一家人商量了一下,便决定第二天就启程回老家。
当天晚上杨素和龚照月通了个电话。
“杨先生,你吩咐我在颍川云梦山修建的别墅已经大功告成,需要雇佣的管家、菲佣、中餐大厨和其他服务人员也都全部安排好。随时可以入住。”
杨素点了点头,很是满意。
“好,估计最多初六初七,就会入住。你让他们准备好。”
“是的。”
“过个好年,辛苦你了。”
挂断电话后,杨素再给龚照月转去一个六万六的红包。
这是自己早先就吩咐龚照月安排的半山别墅。
起先是他发现了颍川东边的云梦山有一个天然的地热温泉,听说对人体有益。
因为那块温泉是山上一个农户家后院的,农户便在私底下接触了一些有意在云梦山开发度假村的开发商。
杨素知道后直接出高价买下,又通过关系拿到了审批,在半山上依靠着温泉修建了一栋别墅,给父母居住。
因为李东丽给老家的亲戚带了不少的礼物,杨素便只有直接包下了一辆车。
车子才刚开到老家的宅子附近,便见宅子门口乌泱泱的站了不少人。
杨素觉得很意外,从前他们回来,也不见老家的亲戚这么热情。
杨素一直记得,虽然自己家里是住在城里的,可是因为母亲身体不好,常年吃药,父亲又会时不时接济一下老家的亲戚,所以他们家的家庭条件一直不太好。
有时候甚至会不如他们这些老家的亲戚。
小时候自己也很是气愤,时常埋怨父亲,自己家里已经不算好过了,为何还要接济这些看着不是特别亲近的亲戚?
直到有一次他亲眼看着那些亲戚将父亲围在宗祠里,一个劲地数落他背宗忘祖。
年迈的爷爷也骂他一进了城里,就忘了自己的根在哪儿。
他才知道老爹也是有苦衷的。
而且那些钱本就不是白送的,而是借的。
只是当初口口声声说要还钱的兄弟,一到了关键时刻,全都会装聋作哑,或者能拖则拖。
父亲一向老实,怎比得过脸皮厚比城墙的亲戚。
杨素扶着老爹老妈下了车,刚想打招呼,就见那群兄弟一窝蜂地全朝身后涌去。
转头一看,却是一辆全新的白色奔驰碾着尘土一路磕磕绊绊地开过来。
车子也停在了祖宅门口,紧挨着杨素一家租来的车子。
杨素伸手为父母驱赶灰尘,就见自己的姑姑和表妹走了过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