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继冷漠的道:“独眼龙马老五和我有关系吗?,你家破人亡和我有关系吗?”。
“有没有关系,你自己知道,我来就是想告诉你,马康的死一定会有人负责”,马波说完就走。
吴继被马波这样赤裸裸的威胁,气的一拍茶几,大声的对着马波的背影说道:“请你一定要在法律的框架下解决问题,这是为你好!”。
一直到从京都,把两百台通达文字处理机,和各种耗材运回来,吴继被马波影响的心情也没见好,因为他清楚,马波这才真正是一条会咬人,也有能力咬人的狗。
但这一切,并不能阻挡吴继在首富之路上的狂奔,做通达文字处理机的中原省总代理,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第一桶金,只有把这个市场做开做好,达到原始积累一千万元的小目标,即使在这个年代,一千万也就是刚有点资本的意义。
在八十年代,华夏的办公自动化,不是始于PC,也不是始于复印机,而是地道国产的“通达文字处理机”。
在有通达文字处理机之前,华夏办公文件的产生方式基本有两种:如果所需文件份数不多就用复写纸,如果文件份数较多,就用铅字机械打字机,在16开白纸上打字后再复印,或是用手工刻蜡板油印。
因此,写一手好字的人当时很吃香,而且在八十年代初期,还应运而生了一些规模很大的“专教写好钢笔字”的公司。
大一点的机关或企业,都会专门设有一个打字室,买几台华夏文机械打字机和数不清的铅字,这时的打字员,还是一个专门的技术工种。
1986型的通达文字处理机,实际上就是一台“准电脑“的打字机,既能处理文字及文件规格,又能直接打印,是京都通达公司,发明的介于传统机械打字机,与电脑之间的中间产品。
打字机的键盘、屏幕、打字的打印头、纸槽全是一体,液晶屏幕是黄色的一窄条,只能容下两行十个汉字,输入时采用拼音码或者五笔字型,但不能和电脑互通信息,因为现在特殊的社会大环境,才使这个类似于前世小灵通的产品,在以后几年各机关单位中大行其道。
1984年底,苹果公司才成功推出intsh,这是第一台通过图形界面和鼠标可以操作的电脑,现在的电脑不管从大众的认知程度上,还是价格上,都还是贵族般的高大上,价格达到两万多元一台,并且实用的也就只有个打字功能,还得需要配备汉卡和打印机。
通达文字处理机,解决了各机关单位,最麻烦的打字问题,而价格却很亲民,通达公司给吴继的代理价格是四千九百元一台,规定的市场价格却是七千五百元一台,就是这样高的利润,也只相当于电脑的不到四分之一价格。
季春生之所以把打字机,命名为文字处理机,就是想玩高科技,显得技术含量高些,其实功能比前世的智能手机,连千分之一的功能也没有做到,但的确是在这个时代办公,最急需的产品。
第一批文字处理机运回冀中,吴继立刻安排通达公司的技术员,对业务员们进行技术培训,同时让李克伟开始通知,有意向购买打字机的机关单位,可以派人来免费学习,怎样使用高科技的文字处理机。
吴继自己则抱着一台没开箱的打字机,拿好一包打印纸,就去了教育局打字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