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小五对许公子追求过沈千萍耿耿于怀。但几杯酒下去,再从英国留学生涯到手机热门游戏,这般天马行空地一闲聊,两人倒是成了知己,小五一口一声哥地叫,将简潜晾在了一边。
简潜也不管他,只是对许公子的长袖善舞暗自佩服。
——————————————————————————————
成立庆典结束后,人人传媒的第一个节目也正式进入了选题阶段。
这个节目的名称中规中矩,叫“人人理财”;广告语有些意思,是“人人爱理财,跑赢CPI。”这句话有些犯忌讳,有指责社会通胀严重、居民购买力下降的意味,也不知道最初是怎么通过的。
对于第一期节目,沈千萍力主从CPI着手,不要一上来就是理财,否者这个节目将十分枯燥,和普通观众眼中,各种股市行情类节目没什么两样。
对她的观点,简潜十分赞同。他想要的是把“人人理财”打造成一个面向普通老百姓的财经节目,让大妈、老人这类平时不理财的人也能看懂,然后把自己的闲钱拿出来理财,最好是投到融通行。因此,这个节目的风格更偏向生活化,而不是专业的理财。
经过选题会上的反复讨论,第一期节目的主题被确定为“你知道自己的钱越来越不值钱吗?”
在简潜的要求下,节目的用语尽量生活化、平民化,像“贬值”改成“不值钱”、“CPI”改成“东西的价格”等比比皆是,虽然改动后有些词语指代和表述得不是很准确,但也只能如此,只求能让普通观众看懂就行。等几年后,人们的理财意识增强了,这些专业化的词语才会在节目里出现。
节目计划先从某个普通人出发,这个人姑且称为小陈。小陈去年五月在银行存了10000块钱,存期3个月,利息为2.88%,当时这10000块钱能买到1000碗面。3个月后,小陈可以从银行取到的钱为10000+10000X2.88%=10288,而这3个月东西的平均价格总共上涨了16.5%,他取出来的钱实际上相当于五月份的8590块5毛钱,买面只能买到883碗,有一百多碗面不见了,相当于每三天不见了四碗面。
接下来,节目从多个普通人身上选材,探讨各类商品的价格变化,让观众知道自己的钱正越来越不值钱。
同时,节目还计划探讨一个“为什么存钱买房,越存越买不起房”的话题。通过计算,一个人从2003年起开始存钱,每个月存5000块,第一年他在HZ能买将近二十平,第六年把六年的钱全部加起来也只能买二十平出头,相当于六年中有五年的钱赚了也是白赚。
最后,节目通过对以上案例分析认为,我们的钱之所以越来越不值钱,是因为大家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理财渠道,银行利息收益太低,房子投资成本又太高,而且具有一定的风险。
最终方案基本满足了简潜的要求,剩下的工作就是去寻找样本进行采访,这些工作已不需要他参与了。
事实上,他介入到节目选题中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正常来说,“人人理财”作为一档新闻节目,简潜最好是只影响不参与,因为担心会破坏节目的中立立场和公正性。只是考虑到怕节目偏离了自己的初衷,他才在与各位股东沟通后加入第一期选题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