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边,赵刃心持剑,纹丝不动。
这是一把木剑,单刃,没有剑护。
水流轻微,溪水清澈。微风吹动,水纹就随着水草摆动。
轻轻挥动一剑,拂过水面,溪水随着痕迹向两侧分开,直至露出水底。片刻,水流交汇旋转,填补缺漏,水面荡起波纹,恢复平静。
将力量凝聚成一个点,凝聚成一条线,杀伤力就会成倍提升。这和通劲是一个道理,通劲将一极内劲联结为一,堆叠出数倍的力道。
木剑的尖上略微有些水渍,向里浸润,尖部颜色加深。再一挥动,尖处的水就凝聚出小水珠,抖动着,滴落下来。
所谓技艺,就是对物的使用方法。对某物越熟悉,技就越娴熟,发挥的威力也越大。厨师精于刀工,善于油火烹调,称为厨艺;乐工精于乐理,奏唱得宜,称为乐艺;武士苦练肉身,琢磨拳脚刀兵之术,称为武艺。
寻常的拳脚之术,刀兵招式,皆可称为武艺。武艺使武士的招式有章可循,进退自如,同时,让武士的一份力道尽量能达到一份力道的杀伤力,不在使动的过程中衰减。
发动劲力的过程,就像提着底下有洞的木桶。劲力就是木桶里的水,使动劲力时,力道就会像水一样慢慢从木桶中流失。武艺的作用,就是让水尽可能少的流失,达到最优的攻击效果。
武艺也被称为武技,当武技不断凝结、升华,就可以称为技道。技道超脱一般的武技,师法自然,于自然之中悟玄奇奥妙。
赵刃心缓慢而悠扬地吸一口,感受剑刃的变化,体悟着它的舒张。哪怕是木头,也有它的锋利,只是常人难以感觉。发挥出木头的锋利,木头也能成为利器。
眉间的剑印隐没,他思考着未来的武道之路。
武道一脉上,大多的剑道大派,还是以真气为主,以真气催动剑气,并没有把剑气放在主的位置上。
古时的炼气士也没能彻底驾御剑气,或者说,任何尝试直接控制剑气的手段都以失败告终。最终,炼气士找到了一个相当低效的方法————打造神兵,在神兵上刻上控物符箓,再通过道法远程控制。
先不提符合条件的神兵有多难打造,光是在金质之物上镂刻符箓文就是相当恼人的过程。
符箓文相当于道家的印,只是这些印被拆分得相当彻底,单独一个印已经没有任何威能,需要将多个印组合,才能发挥作用。发挥的过程中,还必须导入灵气,否则不起作用。
符箓文适宜用朱砂等物书写在专用的符纸上,这些物品有良好的导灵性,但若镂刻在金质之物上,就必须克服导灵性差的问题。
经过不断的妥协与改变,直到炼气士的时代落幕、道教出现,人们才有了一个稍微成熟的方法:道士以木剑代替铁剑,镂刻控物符箓,再通过特殊方法导入剑气,成品即为木剑法器。
这是相当粗浅的运用,他们只是在木剑中加了一个开关,用于打开和关闭剑气,本质上没有驯服剑气。
为什么剑气始终无法被驯服呢?
或许是材质的问题。精铁之剑足够坚硬,所以它能承载锋利无比的剑气,木剑则过于脆弱,一旦放开对剑气的束缚,剑气就会将木剑化为粉尘。无数人杰想将剑气收入体内,如同当初道门驯服灵气一般,可结果都以失败告终,严重者身体化为肉泥。
要英曾对赵刃心说:“如果你能开创剑气的修炼之法,必定万古留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