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纠结的管茂,苏彦倒是很快就想透彻了:“小王爷这是开窍了,与其日日这样折腾,哪有做个万事不管的王爷更加轻松惬意。”
真是这样?
管茂内心还存有疑虑。
又或者说,小王爷料到日后会有什么祸事,才会及时收手。
开始,管茂只当荒唐的念头,如今却越来越笃定——小王爷似乎真的能预见后事。
至于是好是坏……
事情想得多了,后脑又胀又疼。管茂掐了掐眉心,捡了个根儿黄瓜,也学苏彦直接啃来吃,“嗯,滋味清香,确实不错。”
相隔千里之外的江州府。
江州素有天下眉目之地的美誉,乃江南的三大茶市与四大米市之一,四方辐辏,人烟鼎盛。
府城南边,严府。
严家在江州府为世家大族,如今的当家人是七十多岁的严老爷子。乃元德二十三年的进士,辞官告老后,开办江州学堂,如今江州百姓都要敬他一声“严夫子”。
严夫子愁容满面,右手位坐的是他的儿子,年过四十,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
左手边乃是他最喜爱的孙子,名为严弘知,坐姿笔直,恪守烦文缛礼,即便在自己的祖父与父亲面前,都不敢有所怠慢。
严夫子瞪了自己不争气的儿子一眼,严秉立急忙坐直身体,干咳一声。
相反,严老爷子看向孙子的目光则柔和许多。
“哎,弘知顺利通过解试,如今已是贡生身份。明年春天的省试仍是不可小觑。到时候上京云集的,必是饱腹才学之士,你要与他们一争高下,万不能有丝毫懈怠之意。”
说到这里,严夫子叹了口气,“老朽当年为了专心应试,三十多岁才生了秉立一个儿子。你爹又不争气,如今年岁已大,只得告老还家,在官场上,无法对弘知提供帮助……”
哪怕当面被亲爹鄙视一番,严秉立也不见恼怒,笑呵呵看着自家儿子,“此去参加省试,能不能光宗耀祖,可就看你了,弘知。”
对于这个每天没什么正经事儿的亲生父亲,严弘知有些瞧不上,面上仍恭敬道:“还请祖父、父亲放心,弘知定会全力以赴。”
“不求你位列一甲,老夫也不过是三甲同进士出身。弘知,这二甲进士,你还是可以争一争的。”
心高气傲的严弘知有些不服气,“祖父,弘知苦读诗书十数载,此去要求的,便是一甲进士!”
听孙子这么说,严夫子柔和的目光沉下来,“弘知,文人要戒骄戒傲。祖父知你才华不逊,唯一差强人意的,便是不懂谦逊。外人都捧你为‘江州三君子’,不过华而不实的空名头,万不可因此而骄纵沉溺,成为你的绊脚石。”
虽恭敬聆听,严弘知却有些心不在焉。
严秉立也趁机训斥一句:“弘知,你这个孩子最大的毛病就是傲慢,以你祖父的学识,当年也不过是个三甲同进士,好高骛远反会害了你自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