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了一场伟大冒险之后,查尔斯如约奖励全军。尽管元帅麾下仅有三千人马,但这个较真的年轻人还是准备再度向北方发动进攻。他在他熟悉的土地上冬营,征募新兵。他遣俾斯麦前往维也纳,向大陆议会递交他的文书和他亲笔撰写的《战记》。《战记》全部由他亲自完成,而且没有删改,在漫长的行军生活中,忠实地记录下他在北方征战的每一个细节,包括他的错误,和他取得的战果。他毫不矫饰,全文没有任何修辞手法,且全由第三人称书写。查尔斯仿佛成了他笔下的人物,他本可以肆意宣扬自己的艰苦、吹嘘自己的胜利,但是他没有。“因为查尔斯的错误,我军损失惨重。”他如此写道。也正是这种简练的风格和俾斯麦成功的游说,为他赢得了政治上的胜利。全哈尔凯尼亚的人,上至教宗王公,下至平民孩童,没有一人没听说他的《战记》,他大肆刊印,向世界各地免费派送,而读过这本书的人,尽管尖酸刻薄者会颇具微词,但任何理智的人都不会再去责怪这个十五岁的元帅,他的失败,可以说大部分都是由于阿尔比昂空军撤离导致(见55章以及之前查尔斯与威尔士的分歧)。他记下他如何逃窜,以及他如何穿越风暴之角,也提到了士兵拉尔夫做出的贡献,但没写明导力技术的新发现:“因为士兵拉尔夫的灵机一动,我军顺利通过风暴之角。”
因为这本《战记》和俾斯麦在维也纳做出的生动演说,罗马尼亚教宗下令谴责阿尔比昂的“不负责任”;但因为查尔斯刻意声明“需要阿尔比昂的助力”,以及不断恶化的现状(格尔曼尼亚北方沿海满目疮痍),议会决定处死最终祸首阿克琉斯(查尔斯的《战记》明确提及他们的纠纷,也为了进一步证实此书的可信度),然后令威尔士王太子率领空军即刻返回支援冬营地。
威尔士当晚就率领空军返回位于波德平原的冬营地。他也读了查尔斯的《战记》,这个年轻的骑士向联军元帅表达自己的歉意,他也为自己的部下阿克琉斯感到羞耻和惋惜。
查尔斯亲切接待了威尔士,他热情地给了他一个拥抱:“没有什么能打败我们,只要我们携手共进。”
多年以后,面对叛军连接不断的打击,威尔士·都铎王太子将会回想起查尔斯拥抱他的这个下午,以及午后的炮火和烧红的天空。他到现在为止,都认为他是理解查尔斯的,他也为能与查尔斯结成友谊而感到由衷的高兴。但威尔士却不知道,眼前与他同龄的十五岁少年,在经历他书中所撰写的一切之后,已经不再是那个与他下棋的人了。查尔斯的冷酷无情和他炽热的愿望,他到死都没能理解,也永远不会相信。这个和查尔斯一样富有同情心和自尊心的十五岁少年,始终把查尔斯当成一个榜样,也视为一个对手,不仅是情场的,也是人生的。尤其是在他听闻堂妹安丽埃塔在查尔斯饯行舞会上的那一吻(见48章,我在最后给了暗示),以及在读了查尔斯的《战记》之后,更是加深了威尔士心中的斗志。
查尔斯布置在沿岸的哨兵发现了敌军的踪迹,也确认了这并非一般的海盗,舰队的规模略估为二十艘战列舰,一百五十艘补给舰和运兵船。从士官升格为少尉的瓦尔德子爵(见57章,那个怀中有挂坠盒并且被查尔斯鼓励的士官)第一时间返回营地,向元帅汇报敌人来犯的消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