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一车,一路前行,先后经历了五座城池,均是如同那歌云城一般。只是,天羽他们现在所在的这座叫做浩海城的城池,显然是刚刚经历过战事,处处尸横血污,房倒屋塌。战事遗留下来的烧灼尚有余温,偶有烟火尚未彻底熄灭,整个城池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和杂物尸首烧焦的混杂气息,令人作呕。
不过,让天羽奇怪的是,整个城池之内,横陈的尸首除了大部分为平民之外,竟然都是大周的军士,而大秦的军士寥寥无几。在天羽看来,两军对战,即使一方再为骁勇善战,也不至于如此悬殊,何以至于大周军士死伤如此之众,而大秦却未曾有多少死伤呢?看这形势,大秦的军士何止是以一敌百?
更让天羽奇怪的是,明显是大秦取得了战事的胜利,却未见大秦军士出没,只见大周的军士在清理战场,天羽不由得蹙眉。与圣龙对视一眼,见后者也是和自己一样,显然也是不解。不过,圣龙告诉了天羽一个更为奇怪的事情。
据圣龙所言,别看大周边境城池兵败如山倒,百姓军士血流成河,可是大周内部却是一片平静如水,尤其是大周皇都,如今依旧是一片祥和,该醉生梦死的照样醉生梦死,该灯红酒绿的照样灯红酒绿,似乎丝毫没有受到国主薨丧和两域烽火连城的影响。这让天羽着实想不通。
大周是南域的统治者,而南域共辖八国三十二城池,也就是说整个南域至少由八个实力相当的势力共同统辖,只不过各势力之间实力相当,或者任何一个势力都不足以绝对凌驾于其他势力之上,从而可以凭借一己之力领导其他的势力。
所以,大家就推举出一个势力代表出来,让其来作为众势力的领导者,或者作为南域的代言人,由其出面,将众多势力加以整合,统一调动,形成资源的优势配比,从而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种约束,既可以避免了各势力之间的恶性竞争,使得南域不至于过分的内部无枉消耗,又能够攥成一个拳头,集中力量,共同抵御外部的侵染,比如大秦。而姬氏便是被各势力推举出来的那个代言人。
但大周终究不像大秦那样,是由大秦皇室统一政令。虽然大秦也存在各势力之间的争斗,但都在大秦皇室的控制之内,大秦皇室说必须停止争斗,那争斗的双方就必须停止,不然,那就等着被灭族吧。因为大秦皇室拥有着绝对的权威,与大秦皇室作对,那就是与整个东域为敌,除非某个势力有着取而代之的能力,那大秦皇室就是这个势力的,而不是现在欧阳世家的了。
而大周,与大秦不同,姬氏在大周没有绝对的权威和控制力,整个大周更像是一个联合国体,今天是姬氏当领导者,那是因为各势力给姬氏面子,或者姬氏的实力比其他势力强一些,由姬氏站在前面会让众势力更体面。但若是哪天姬氏衰弱式微了,有势力强过了姬氏,那姬氏就会被取代了。大周还是那个大周,但代表大周的却已不同了。
当然,大周皇室作为大周众势力的代表,作为南域的代言人,也是有一定的权利的,但不是无限的,大周皇室可以调用其他势力的力量、资源,但被调用势力的力量资源可不是随意调动的,目的是要为了保护被调用势力更多的力量和资源,并且该势力的同意,大周皇室是调不动的。
而且,调用其他势力的力量和资源,也不是无偿的,是需要回报的,要给被调用的势力带来更多的力量和资源利益。如果大周皇室做不到,这南域的代言人就不要做了,干脆下台,换个能够做到的入主大周皇室。
当南域各势力之间发生摩擦,争斗势力双方无论如何争,如何抢,只要不破话众势力共同制定的规则,不影响到其他第三方,那都是大周内部矛盾。一方输了,或者影响到第三方了,请大周皇室出来主持一下公道,只要大周皇室一碗水端平,处理的得当,利益各方都满意,让彼此能够就坡下驴,那大周皇室就是英明的,是受各方势力拥护的。
如果没人报请大周皇室,争斗双方也没有影响到第三方,大周皇室最好装作不知道,别没事跳出来真当自己是当然的领导人。若是那样,还是那个道理,各势力满意,遵从,不然,就会被连带着一块打!
这就是大周国体的实质。那么,如今代表大周的姬氏势力,因为国主的“病逝”,姬氏已然失去了领导地位,似乎还从众势力中消失了,那剩下的众势力理应争夺新的领导权,最起码为了“推举”出新的代表,为了各自势力的利益着想,总要进行一场“友好”的磋商才对吧,甚至为了获得更多的话语权筹码,难免会有必要的“争吵”、“抓挠”和“摩擦”才正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