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时袁强曹弱,这是明摆着的事情,袁绍当时有“精兵十万,骑万匹”(《后汉书;袁绍列传》),至于老曹,顶多也就三四万人吧,可怜老袁却偏偏就败得很惨。当时袁北曹南,袁绍进攻的目的是直捣许都,劫夺汉献帝,在曹操折心脏上扎一刀,迫使曹操中途堵截,以此来逼老曹和他会战,从而战而灭之。
从这一点看,老袁南下攻曹的路太多了,至少有四条,手手翻了几天故纸堆,在此来显摆显摆。
一、从青州南走琅琊、入徐州、西进豫州、直指向颖川――曹操大本营――许昌。
对这样的战役决战来说,这条路明显不行。路途遥远就不说了,青州又是个穷地方,豫州东部、徐州连人都没几个,补给上的困难可不是一般的大。更重要的是琅琊多山,老曹命臧霸带着几千人在山里转来转去,老袁要从这走的话,保证一天好觉都睡不下。
补给线问题可是要命的问题,东走徐州是没戏的。
事实上袁绍的战略是让袁谭摆出南下的姿态,吸引曹操分兵并与之纠缠。由于臧霸的部队与曹操本部的协同作战配合极差,小袁居然没吃什么亏,这一声倒没对对战局造成关键性的影响。
二、中路从黎阳南下、过延津。
黎阳接近邺,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人有人,又算是老袁的大本营,控制力之强,基于超过了河北诸郡。
黎阳又前靠黄河,老曹要是能越过黄河玩千里奔袭,那就离谱了,所以直至黎阳,这条路还是不错的。
至于过了延津之后的走向,一条是东走兖州,一条是沿河而下入司隶,然后突破官渡隘口,直指许昌。
东走兖州,先过陈留,入汝南,迂回至颖川,没有官渡这样的隘口。这看似一条不错的战略迂回路线,其实缺点非常之大。
首先这条路是老曹的肚子,老袁要来的话,兵力必须分散,一分兵可就麻烦,内线作战的曹操玩起运动战来,可不比游击队差多少,要是给他抓住战机找几场胜仗,老袁可就惨了,一帮子河北娇兵还不得哭爹喊娘?
其次,这块地可以往而难以返。兖州之地多河,四面没有依靠,补给线很清晰的暴露在曹军的视线之内,老曹可以很方便地从各个方向发动奇袭,一旦双方打起来,老袁想跑都跑不掉,有河挡路,老曹要是玩个半渡而击,那还不是简单得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