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他的话,众位官员,再次面面相觑起来。
一时间,御书房之中,陷入了寂静。
见火候差不多了,赵构开口道:“其实我大宋,最聪明之人,应为宰相秦桧,可是他乃国之宰相,国一日不可无君,同样,也一日不可无宰相,他是无法离开的,这个……”
面面相觑的官员们,忽然其中一人,眼睛一亮,当即跪直了身体,对着赵构拱手道:“陛下,在下心中倒是有一人选,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赵构眼中,露出了柔和的神色。
立刻,那个官员,做出一幅义正言辞,举贤不避亲的姿态,开口道:“秦相公……确实不能离开大宋,可是秦相公之子——秦川,虽然其为人跋扈,但能在短时间之内,拿到太学大权,可见为人机敏,再加上秦相公身为国相,必然家教森严,此人当可一用!”
随着他的话,立时,所有官员都反应过来,赶紧开口,一时间御书房之中,响起了一片“臣附议”之声。
赵构笑了起来,此时的他,就像奸计得趁的小贼,笑的那叫一个发自内心。
他提高声音道:“好!既然如此,则当用此人!”
忽然,他好像又想起了什么,笑容一收,再次看向那些官员,开口道:“对了,诸位爱卿,你们前来御前,是要干什么来着?朕记得,是弹劾秦川吧?让一个被弹劾之人,前去金营,虽然金国与我世仇,但是毕竟是两国之交,如此,是否有大不敬之嫌?”
众官员再次愣住。
这时候,只听又是“嗝”的一声,躺在地上的陈侍郎,不知是因为地上凉,还是自觉没趣,缓缓爬了起来,他揉了揉眼睛,似刚睡醒一般。
不过他爬起来以后,直接跪在赵构面前,道:“陛下,微臣虽然刚才昏厥,可是于外界之事,也是有所感知的,臣以为,秦川虽然嚣张跋扈,但是大义不避小节,既然秦川可以胜任,若是立功归来,这区区弹劾,收回又能怎样?”
随着他的话,立时众官员又大叫起来:“大义不避小节,臣附议!”
赵构满意地点了点头,道:“好的,既然如此,朕已然知晓,诸位爱卿,可以退下了!”
“臣,告退!”
又是一阵大吼,群臣后退着,走出了御书房。
待得所有人都离开,赵构脸上笑容渐渐消失,最终愤怒冲上脸颊。
这时候,一直站在他身边,一言不发的吴公公开口,道:“陛下……”
赵构抬起了一只手,打断了他的话,道:“这帮……佞臣,真如秦川所言,都是孙子,这件事情,你就不用动手了,朕要亲自动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