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坝上,一过中秋,进入阳历十月份,一天冷似一天,就在深夜时分,屋外是要上冻的,按天气预报,最低温度已是零下。那些上岁数的老人不抗冷,都要穿绒衣绒裤了,秋衣秋裤早就抵不住了。
大头爹和王满囤天天早出晚归收胡麻,三轮车没有车楼子,速度一快,风一瞬间就打透绒衣绒裤,二人冻的受不了,都叫自家婆娘找厚衣服。大头娘就把自家男人的棉衣棉裤收拾出来,连黑羊皮袄也找了出来。
这一天,大头爹收籽要走,恰好大头开学,就顺便把大头和王大丽往学校里送了一下,等孩子们走进学校,一扭车把,和王满囤就到大旗镇北边一带的二大板营子。车一进营子,二人就轮番叫买,“收胡麻唻……”大头爹喊道,王满囤接音道:“六毛一斤……”二人正值壮年,配合的天衣无缝。大头爹缓行,施施然到了二大板营子当街,果不其然,站了一堆人或蹲或站的晒暖暖。
“弄甚的?收胡麻?”一位黑黑的老头双手操在袖子里,斜着头问道。大头爹见到了村人聚集的地方了,就停车、熄火,王满囤也从后车厢跳下来。大头爹说道:“你们都有胡麻没?我收胡麻了。”“收胡麻,可少见收胡麻的,你们是开油坊的?”黑老头又问道。大头爹说道:“是啊,开油坊的,给你们都算个好价钱,十斤八斤不嫌少,三百五百的也不嫌多。”人群一边听,一边都凑过来,围着三轮车站着,一个穿着旧军装的中年男人用脚蹬了蹬三轮车轱辘,说道:“你们是哪里的油坊?这是金蛙三轮车吧,好车啊,跑得快。”大头爹跟着打哈哈:“围山营子的油坊,这车还行,八马力的,要是十二马力的更好。”
你到村子里收胡麻籽,村里人就会嫌价格低、嫌你把称打得高……反正想方设法多卖点钱,更有甚者,从家里背胡麻籽临出门,在院子里舀一碗沙土倒进胡麻口袋里;还有一些人急着用钱,就会拉着胡麻籽跑到油坊里卖,这样主动权就到油坊了,看成色、挑石子……
这时有人说道:“才给六毛,太便宜了。”大头爹说道:“这胡麻不是来了就六毛,还要看成色,净是秕子,三毛我也不敢要啊。”又有人说道:“我家里有一袋子了,刚收回来,黑红黑红的,可好了,你多加点卖给你。”大头爹说道:“那你拿过来我看看有多好,好了给你少加点也行。”那人果然回头去了,家不远,很快就回来了,果然背了多半袋子胡麻,大头爹打开袋子,一看,果然黑红黑红的好胡麻,饱满色正,再伸右手插入胡麻深处,抓了一把下半部分的胡麻出来,再看,与上面基本一致。那人见大头爹看的仔细,说道:“这个人可真细详,必须多加点。”大头爹反过来问道:“你想加多少?”那人想了想,说道:“七毛。”大头爹快人快语,说道:“要那么贵,我们油坊就赔啦。加上三分就行啦!”王满囤敲边鼓:“大兄弟,这价格可以啦。你去粮库也卖不了这个价,我们都上门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