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花创始人荣超:别闹了,哪有什么融资秘诀
投资人:不是媳妇,而是亲妈
来源:黑马成长营
口述:宜花创始人荣超
“我的天使轮融资是在黑马营的课堂上拿到的。
我清楚的记得,那是在2014年8月2日,我们九期学员在资本模块的课上做融资路演,大家都推举我去讲讲,于是我就上台讲了15分钟。那天刚好是七夕,我给现场每人发了一枝蓝色妖姬。
当时,我的业务完全是尝试性的,也是第一次公开说出来,结果就获得了4家机构的投资,包括真格基金的徐小平老师,还有真顺基金、黑马基金等......."
创业的里程碑有两种,一种是IPO,一种是并购,我还没有走到终点。大家都觉得我好像已经非常顺利了,但其实融资真的不是秘诀的问题,究其核心还是企业到底是否有价值,能否控制好节奏。以下来自荣超在黑马成长营第13期"资本模块"的分享。
创业在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价值诉求
天使轮:团队靠谱,小跑模式
天使轮融资首要是看人,其次是模式验证。投资人每天收到的BP数不胜数,在没有业务、没有数据的情况下,投的完全就是创始人的智力和经验。所以,拿到天使投资的项目,往往都是创始人的背景非常强,整个团队都特别厉害。“xx公司创始人团队”、“连续创业6次的失败者”、“团队都是海归硕士”在投资人面前都是很好的简历。
如果创始人和团队不强、不厉害怎么办?那就需要把业务稍微往前跑一跑。
对于已经输在半个起跑线上的创始人,如果发现你的BP不能吸引投资人,就别再反复地琢磨BP了,一定要去跑小规模的模式验证,否则BP再完美也没人敢投。这个逻辑其实很简单,因为现在所有的BP都是有套路的。
我举个羊肉串的例子。羊肉串属于大消费产品,大消费最关键的是用户量,所以做羊肉串的早期商业模式是先让大家免费吃,大家觉得好吃就会去网上扩散找来更多的人吃,然后就可以去整合上游供应链,羊肉比别人还便宜,甚至自己养出的羊比别人的羊都好吃,然后再继续扩品,除了羊肉再做羊汤,变成巨大的饮食集团,为全中国人民的生活健康而努力。
这就是投资人眼中的BP,所以大部分投资人已经没有心情去想一个完全没有经过验证的事。而所谓验证就是先把一串羊肉串烤好了,这在早期就已经是非常难的事情。为了让投资人证明自己,要么让他尝一口好不好吃,要么告诉他别人每天卖100串,我能卖1万串。
在验证的过程中,有两个特别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牛吹得太大,二是行业天花板太低。有人卖煎饼融了1.8亿,但即使不停地变革,最终也只能是一门生意,要靠它撑起一个商业模式就比较匪夷所思了。
当你觉得天使轮一切都准备好了,最好的融资方式就是去参加各种路演、大赛。如果参赛了几回发现都晋级不了,就不要去找投资人了,投资人见一个少一个,不如坐下来好好想一想是不是真的有问题,错了还能及时改正。
A轮:数据验证,抓紧找人
如今的融资市场不比当年,一言不合把投资协议撕了的、反悔撤资死活不投了的现象非常多,所以一定不要纠结估值的问题。其实每个创业公司可能都有咬紧牙关的这一天,那个时候你还会纠结是放5%还是20%的股份出去吗?
创业公司的创始人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吹牛的速度太快,业务赶不上。拿A轮的钱之前,关键就是要把你在天使轮吹过的牛实现了。市场火热的时候,很多项目完全没有跑通,甚至光靠吹牛就拿到钱了,但在市场偏冷的时候,投资人眼中最有力的证明就是数据。我们应该从始至终去抓数据,别抱有侥幸心理。即使你没有完美的团队,没有良好的表达能力,但是当你把数据展现出来的时候,这一切都结束了。
当然,数据千万不要作假,作假会让人非常痛苦。从投资人的角度上来讲,投一个公司投的是它的成长性。你跟投资人说,我的数据虽然只有100万,但这只是在海淀区做的,所以我在北京市能做2000万,在全国能做4个亿,这就足够了。创业是一个长跑,早期做得太爽了,后期就会非常难受。一共100万用户的市场,你花6个月就做到80万,后边干啥去?
数据的核心在于你能否挖掘出它的价值,通过营业数据、成本结构等去证明你的模式,而不是去有意识地迎合投资人。我特别建议大家去找专业人员来管公司的数据,我们曾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做了一张表,这张表拿出去1星期我们就拿到TS(投资意向书)了。有些公司如果早一点看数据,就会知道商业模式是不可能成立的,手里有钱就该抓紧转型,这样还有机会翻盘。
融A轮的时候,创始人一定要下特别大的力气去找人。雷军说过,CEO的工作就两个:一个是找钱,一个是找人。早期的我跟大部分创业者一样,觉得不上一线带着兄弟们去打业务,这个公司能好吗?干到B轮以后我发现,确实应该早点花大量的时间去找人。
很多投资人到后期会特别关注你的团队建设。一定要积极地找、不停地找。我实际上是到了A+轮的后半期才意识到这个问题,业务从100万跑到1000万很爽,从1000万跑到2000万跟玩似的,从2000万跑到4000万的时候跑不动了,大量人员上的空缺,问题就出现了。
B轮:复制扩张,琢磨盈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