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穿街而过,走了三五里地。
过了闹市,车厢外恢复了平静。
忽然车把式一拉缰。
“嘚!”
忘忧公子一笑,对四人做了个请的手势。
“到了!”
说时车门已经开了。
街道的左边,两个石狮镇宅的宽门大院,就是青衣府。
下车一看,出乎罗小扇意料之外。这里不像一个侯府,却像极了一个戏园子。从敞开的院门里,传来一阵阵唱念做打,似乎演得正津津有味。
忘忧公子一笑,道:“哈哈……咱们进去看看……”
怎么一个侯爷,会在戏班子里?四人也不免生奇,跟着忘忧,踱入青衣府。
青衣府没有门房,似乎谁想进来,往里走,就可以。
转过石屏,坐落在院中的,果然是一个大大的戏台。侯府里面办起这般的大戏台,果然这小侯爷不是一般人。
虽然底下座椅上只观众寥寥几人,但台上依然演得一丝不苟。
四人走入坐席,忘忧轻声道:“这一折戏,叫《三击掌》,演的是唐朝丞相王允的三女儿王宝钏因婚事与父反目,被父亲剥去衣衫,赶出家门,父女三击掌,誓不相见。宝钏当即离开相府,住进寒窑,与薛平贵成婚的故事。是青衣侯的最拿手的一出。”
说完再不说话,眼盯着台上,看台上着青衣的正旦“王宝钏”正唱道:
“老爹爹莫要那样讲,
有平贵儿不要状元郎。
有几辈古人对父讲,
老爹爹耐烦听端详。
姜子牙钓鱼渭河上,
孔夫子陈州绝过粮。
韩信讨食拜了将,
百里奚给人放过羊。
是这些名人名相名士名将一个一个人夸奖,
那一个他中过状元郎。
老爹爹莫把穷人太小量,
多少贫贱做栋梁。”
台下虽然看官没有几人,却同声一片叫好!
忘忧公子道:“这一出,是讲的王宝钏和丞相父亲王允不合,宁愿抛弃富贵,也要和薛平贵在苦窑相会。青衣侯乃开朝太祖玄孙,世袭侯爵,但偏爱戏曲,和老侯爷闹了不合才自己到这南疆来……有过如此的经历,才把这一出,演得如此动人……”
罗小扇看得入神,惜起王宝钏的真性情,连起自己的心事,不由跟着叫好。
看得三个和尚竖掌道起佛号。
说到这里,演到这里,台上老生欺身过来,和王宝钏三击掌,约定此生再不见面。锣鼓一收,角们都从台右的“入相门”,进了后台。
又从“出将门”走出一个老者,对台下一拱手,道:“今天侯府来了贵客,先演到这里,各位见谅!”
为难的提起像是粘在椅子上一样的屁股,不多的戏迷唉声叹气的起身,似乎这一出看了千百遍的戏,他们还没看过瘾。
等闲人都散了,听到后台有人说话:“多谢各位老师,你们都歇着吧!”
“是,侯爷!”
就听见后台阁下琴鼓铙钹的声音,接着,从后面绕出来一个俊朗的青年。
一身青衣似乎饱经洗涤,前额上几缕不羁的金发,任意的散落着。
他冷峻的脸上带着笑意,走过来,话也没说,一屁股坐在忘忧楼主旁边。
“楼主,照您说,刚才的戏演得怎么样?”
他看也不多看旁人一眼,坐下来眼光就落在他亲手布置的戏台。
“那还用说,得侯爷领衔主演,哪出戏不是妙极?就是王宝钏自己站台上来演,任谁看都得逊色侯爷几分啊!”
忘忧笑着介绍道:“这位,就是白土寨鼎鼎大名的小侯爷——青衣侯。”
刚刚台上的王宝钏娇滴滴婉转身段,楚楚可怜又恍若的莺啼婉转的美妙唱腔,竟然是这个青衣男子的杰作?这不禁让罗小扇大吃一惊。
罗小扇道:“侯爷这一手,厉害!我是乾元山阴阳峰的罗小扇,道号凤勾。”
青衣侯听到“乾元山”,这才别过脸来,显然侯爷之尊,听说过修真巨擘乾元山也是平常的事。微微一笑,算是见了礼。
他道:“乾元山,从这里去,不远万里。远道而来的贵客啊。”
罗小扇介绍三僧道:“这三位,是活埋寺的高僧。”
活埋寺的威名,在南方并不在乾元山和玄珠观之下。听到活埋寺,不禁又使青衣侯为之一愣。
生平几人和他互相见过礼后,青衣侯道:“楼主,带几位贵客到寒舍,不会只为看戏而来吧?”
青衣侯虽然举止傲慢,似乎从没把谁放在眼里过一般,但言语中,却颇为爽快。他行动起来也颇为爽快。
他们来,当然不是只为看戏。
所以马车又启程了。
苏州楼楼主的奢华大马车,坐进六个人依然不嫌挤。
随意的行了几里路,在路边看似胡乱的一停。
就有人呈来他们家最好的酒肉,如番邦进贡一般,恭恭敬敬的呈向马车。似乎马车里收下他们的进贡,就是他们最大的光荣一般。
忘忧道:“沿河再往上走,就是三巫溪流域了。前面我们苏州楼的生意也少些,恐怕就没有大鱼大肉招待各位了,各位在这里吃饱喝足吧。”
除了三个和尚只吃了一些果品左右再劝不进东西之外,另外三人是好好的大快朵颐了一顿。
“驾——驾——”
匆忙的马蹄声由远而近。
吁的一声,都停在大马车后面。
一人翻身下了马,走到马车旁,十分仔细的轻轻敲了三下。
“楼主,我们的人都到齐了。”
那声音不是姑苏剑客,又会是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