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门板上的血手印(1)
我之所以能一口叫出“咂酒”这个名字,是因为前不久我刚好在硒都的一本古县志上看到了关于咂酒的介绍,我到现在还记得其中的部分内容,“……乡俗以冬初,煮高粱酿瓮中,次年夏,灌以热水,插竹管于瓮口,客到分吸之曰咂酒……”“……饮时开坛,沃以沸汤,置竹管于其中,曰咂。先以一人吸咂,曰开坛,然后彼此轮吸,初吸时味道甚浓厚,频添沸汤,则味亦渐淡。盖蜀中酿法也,土司酷好之……”这两段话道出了咂酒的酿制方法及喝咂酒时的情景。从中可以看出,这埋在堂屋中间的酒坛基本上和装咂酒的瓮差不多,至于古时候的咂酒是不是半埋在地下,我在那本县志上没有看见相关的介绍,据喝过咂酒的人说,现在还有许多边远的土家山寨仍保留着咂酒的习俗,可惜我从来没见过,但从他们描述的场景来看,咂酒时酒坛上确实插有许多类似的吸管,以供多人“轮吸”。
有一首竹枝词就是这样赞美土家人的咂酒的:“蛮酒酿成扑鼻香,竹竿一吸胜壶觞。过桥猪肉莲花碗,大妇开坛劝客尝。”
照此来看,这半埋在地下的酒坛中确实可能装有传闻中的“咂酒”,那酒香已勾得满鸟鸟跃跃跃欲试,连“覃不醉”这个已经不爱喝酒的妹娃儿都不由自主地连番吸着鼻子,我虽然没有他们那么表现得过分,但喉咙中吞口水的咕嘟声还是出卖了我的内心。
但我的理智还是战胜了心中汹涌澎湃的**。我抬头看了看堂屋后板壁上的神龛,发现上面空无一物,但打扫得非常干净,黑漆漆过的龛笼在玄衣都邮珠的照耀下,反射出一束束清冷而柔和的光芒。神龛上本应贴着“天地君亲师位”牌匾的地方也空空如也,光滑而干净。那半埋在地下的酒坛也被擦拭得光洁明亮,连那干枯的竹管也像被谁的嘴巴唆得清爽无比。
“有人吗?”我及时捂住伸向吸管的那张大嘴,探头探脑沉声喊道。
无人应声,堂屋中除了我们呼吸的声音,一片死寂。
我心中非常纳闷,看这堂屋打扫得如此干净,粗笨的老式家具如八仙桌之类的东西光可照人,这堂屋应该经常有人出入,但这又与此地的环境不符,在这个深入地底的地方,根本不可能有人来往,我刚才粗略看了下,茅屋周围似乎没有别的出路。再说,如果有人居住,为何只把堂屋打扫得如此干净,而房侧的厢房却那般肮脏破败不堪呢?
我越想感觉事情越不对头。我试着推了推左侧耳房紧闭的门,门板咣咣响了几声,竟没推开。由于心中有所顾虑,我不敢用力去推,只好转向右侧耳房那扇紧闭的门前,同样没有推开。门既推不开,我就无法看清耳房中的情形,不知里面是干净还是肮脏。不过,有刚刚我们呆的那间厢房作参考,我还是觉得这间堂屋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诡异和神秘。
“妈那个巴子的,这酒好香哟!”等我疑虑重重转过头来时,发现满鸟鸟已经通过干枯的竹管吸了一口坛中的酒,并且吸溜着鼻子,脸上露出一副十分满足和陶醉的表情。覃瓶儿被满鸟鸟所蛊惑,弯腰凑近另一只竹管,看样子也想试试那香气深入五脏六腑的咂酒。
我心里一突,脑中灵光一现,蓦然想起一个古老的传说。
这个传说就是关于令人闻之色变的巫蛊。我在一本手抄本上见过一篇文章,大体是说巫师在养一种叫“金蚕蛊”的蛊时,会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然后把一个坛子埋在堂屋中间,坛子中装的是毒蛇、蝎子、蛤蟆、蜈蚣等十二种毒虫,毒虫在其中相互撕咬猎杀,最后剩下的那只毒虫就是蛊,剧毒无比。养蛊之人将其取中研磨成细粉,然后趁想害之人不备放入其酒中或饭菜里,此人就在不知不觉中了蛊毒,七天之后七窍流血而死。至于为什么会把家里打扫得十分干净,据说是因为金蚕能替人做事,最爱干净,养蛊之人为了养成最厉害的蛊,当然会投其所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