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崔博会觉得不妥,其实还是在人手方面。
关羽那可是个心高气傲的主儿,韩当也是个不服输的。
一千人,两个主帅…一个是国相的义弟,一个是跟胡人打过多次交道的宿将。
保不齐他二人有意见不和的情况,二人各执一词发号施令,士卒到底以谁为尊耶?
所以崔博一听就坐不住了,这次行动,终究得有个话事人呀!刘备在元氏肯定是走不脱的,那能让关羽给三分薄面,还得让韩当心服口服的,也只有崔博了。
不是崔博吹大气,这事儿,除了他和刘备,换谁来,都不好使!
“我要求参与这次行动!”
其实他是有些无语的,这刚从高邑回来,就要再出塞打鲜卑,当真是闲不下来啊!
“好啊!只是那胡人可不比考贼底下的叛兵,彼等穷凶恶极,兵危战凶,阿博真的要去么?”
刘备其实是一直等着这句话的,人手安排上他也觉得不妥,最稳妥的是韩当为正,孙昶为辅。
奈何关羽主动请缨,刘备也不好拒绝。
关羽其人,刘备最是清楚,那叫一个高傲冷酷,一听说鲜卑剽悍难制,当场就坐不住了,非要给鲜卑打服。
这刘备倒是也能理解,谁年少时不曾轻狂?谁年少时不曾有过“老子天下第一”这种想法?
崔博也算是经历过多场战阵,打仗这事儿他虽然谨慎,但已经是不怵了。
“要去的,区区鲜卑,奈何不得我的。”
“嗯…”
事情基本也交代清楚了,天色也黑了,崔博没有久留,告辞之后直奔家宅方向。
……
“十九,今日可有雒城或者安平来的书信?”
书房内,摇曳着微弱的烛火,崔博借着光翻阅着家中的一切杂事、开支记录。
“有!来了两封书,一封自安平来,一封自雒城来,就在崔郎案上…”
哦?来了?可是这两封书信来自不同地方是什么鬼?
崔博摆了摆手示意崔十九出去,然后他先打开了其中一个蜡丸——
“阿博吾侄:”
嗯。。说话口吻倒是崔钧的,可是这字迹是怎么回事儿?崔博与其共同守丧三年,对其字迹自然是一清二楚,可是这竟不是他手书?
崔博再凑近了细细一看,尼玛!分明是张郃的!阿博吾侄???皮!实在是太皮了!
崔博此前致书给崔钧,正是要询问关于胡族之事。崔钧此前曾任西河太守,而南匈奴单于庭就在西河治下美稷县。
虽然南匈奴与鲜卑不同,但终究还是游牧民族,其习性想必还是差不了太多的。
加之西河再往北,也有鲜卑,说不定崔钧就知道呐!
“胡人,多逐水草丰美处聚居,小大之部,或千口、或万口,春夏秋不定居实大谬也…胡人或迁部族,然未远也!”
嘿…不对呀,崔博有些摸不着头脑——孙昶言鲜卑夏季游牧,居无定所,但是崔博大伯说,胡人一年四季基本都是定居在水草丰美处。
罢了,崔博反正是想不通,这事儿他打算暂时先搁一边,等会儿再和孙昶商量下。
然后崔博打开了第二个蜡丸,这个应该就是从安平来的。
“仆十五拜:郎君嘱咐之事,我已有了眉目,安平有大儒乐隐,或可助郎君一臂之力…”
乐隐…乐隐?大儒?
崔博有些懵逼了,这天底下的大儒他差不多都知道名字,可是乐隐其人,虽然是老乡,但他还真没听说过。
若按崔十五意思,那乐隐并着他那几个徒弟,应该随着这书信来到了元氏。本着礼贤之名,崔博决定去见他一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