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公所言…”
崔钧既然是崔博的长辈,那么孙昶自然要用敬语,加之崔钧年岁也快五十了,称公自无不可。
“有理!然…”孙昶先是说崔钧说得在理,然后又忽然转折。
嗯?这么一来,崔博顿时来了兴趣,他不擅长搞一言堂,百家争鸣、各抒己见,才是他的最爱。
“鲜卑自与南匈奴不同,我大汉为南匈奴父邦,彼等可用牛马羊来换取粮米,无须再逐水草而居。
鲜卑则不同,大部不在少数,牛羊马户口若想要生存,仅是一片草场,恐怕不够,或有留守者,但多为老弱抑或是小部。
鲜卑健壮者还是要带着牛羊马四处逐水草而居,这便是他们的道,生存之道!”
听完了孙昶的一席话,崔博再次陷入了沉思…
这鲜卑的生活习性,关乎于作战计划,若是迟迟定不下来的话…
算啦!崔博不去想那糟心事了。
遇事不决莽一波!
先出兵,再说不迟,但是莽也要有个莽法,不能当个铁头娃!
所以待张钦孙昶二人走后,崔博借着微弱的烛光写了封信。
没错,就是再次求助公孙瓒,不过这次涉及事情比较大,他还是打算先给刘备一观。
……
翌日,崔博带着孙昶去见了刘备,至于乐隐,毕竟是还没入伙,这等事,他还是不知道为好。
入了府,便有门子将二人引到了偏厅。
偏厅内刘备高居上首,关羽、韩当、简雍等一应心腹分坐两侧。
崔博暗道一声:怎么地这群人这么勤快?得,咱今天又来晚了。
左侧恰好还有两个位置,崔博尴尬地咳了一声,领着孙昶低着头往坐席奔去。
人业已到齐,刘备拍了拍掌,然后开口道:“人都来了,下面大家来商讨下该怎么打鲜卑…”
说着刘备的眼神扫过了崔博、关羽、韩当、孙昶四人,今天这偏厅,这四人是主角。
四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愣是没有一个人先开口。
终究还是不能让刘备没面子,崔博直起身来道:“昨日我与子舒商讨此事,从中具知,鲜卑大部多逐水草而牧居,其老弱妇孺守着部落,若破老弱,恐攻之无益…
按我说,当取大部!诸如慕容、阙居、日律、拓跋…”
嘶…
此言一出,饶是几位胆儿都贼大,还是被吓到倒吸一口冷气。
一旁孙昶也是听了个呆,咱明明昨天晚上说的不是这样子的呀!怎么崔郎你今天早上变卦了,章口就莱?
这几个部落,都是鲜卑中一等一的大部,随便掏出来一个部,其人口,就有上万!而鲜卑,不说是全民皆兵,但也算是大半人掏出来都能骑得骏马,开得了强弓。
一千对大几千甚至上万鲜卑,难上加难啊!
“崔郎,得无戏言乎?”刘备板起面孔来,他似乎不太相信崔博能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当然无戏言,不过尚有一事,还需府君决定…”
说着崔博从袖中取出了一方縑帛,呈到了刘备面前。
那正是崔博要给公孙瓒的书信。
崔博之前所建言千骑出塞,是因为这常山国就只有一千骑士!而不是出少量人,便宜行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