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传统手机巨头摩托罗拉、诺基亚无视智能手机时代的逼近,将机会和霸主地位拱手让给了行业愣头青苹果?为什么IT业霸主微软在互联网浪潮中跌下神坛,输给了后起之秀Ggle?为什么死于“千团大战”的企业如此之多,唯有美团突出重围,并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为什么贝索斯在坐拥线上图书业务的同时,依然要坚持孵化Kindle电子书生态?为什么特斯拉创始人、“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在互联网、新能源、太空探索、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等领域都能做出深刻影响人类未来的创新之举?
一直以来,蚂蚁杀死大象的励志故事一直为我们津津乐道。市场中新出现的小公司在全新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加持下,将昔日巨头枪挑下马成为可能。在著名战略报告《失速点》中,有一组数据提到,“从1955年到1995年,在172家世界500强的企业里只有5%产生了超过通货膨胀率的增长。而一旦企业达到失速点,只有少于10%的企业能够重启增长引擎。”虽然每一个企业都在极力追寻未来的增长空间,但你最渴望的,往往也会成为最制约你的,增长也会牢牢禁锢着企业。正如哈佛商学院教授、被誉为“增长理论之父”的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提出的概念“增长魔咒”所言,“大多的企业为了成长而付出的努力反而拖垮了整个企业。”
增长,始终是所有企业的首要战略目标。一点企业丧失了增长的可能性,就相当于被宣判了“死刑”。但是,如何增长?如何保持持续增长?如何摆脱困扰无数企业的“增长魔咒”?这是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在今天,外部红利对增长的助力逐渐疲软,管理体系为增长提供的想象空间趋于上限,唯有创新,将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今年4月,马化腾在青腾大学的演讲中强调,中国经济过去得益于人口红利,未来更多地要依靠创新红利。所有企业都应该重新学习创新,就像工业时代必须学习管理一样。
那么,如何学习创新,重启增长引擎呢?
混沌大学有一句话:“没有好的思维模型,再多的知识积累也是低水平的重复。”混沌大学创办人李善友教授将明星课程《第二曲线》中的理论精炼于《第二曲线创新》一书中,把影响了无数商业界精英的创新理论总结为12个可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被刻意练习和广泛应用的思维模型,以助力更多企业和个人的精进。
《第二曲线创新》作者李善友一、创新
·第一曲线
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对创新下过定义,他认为,“创新不是在同一条曲线里渐进性改良,而是从一条曲线变为另一条曲线的新组合。”混沌大学遵从熊彼特的定义,将沿着第一条曲线的增长成为连续性创新。它是建立在现有知识、市场和技术基础设施之上的渐进式创新。事实上,企业创造的绝大部分利润,都是来自于连续性创新。
但连续性创新有一个隐含假设,即只要努力就能持续增长。然而,沿着同一条S曲线的连续性创新存在着一个致命问题——连续性创新不可能无限持续,无论是技术、产品、组织或者公司,一定会达到极限点。这是任何S曲线都无法逃脱的宿命,我们可以延缓极限点的到来,但无法完全消除它——这也是企业的宿命——到达极限点以及由此导致的非连续性断层期,是大企业的第一死因。因此,对于一个公司的CEO来说,识别极限点的能力价值千金。而当极限点到来时,过去有效的“良好管理”反而会限制企业向第二曲线转换,加速企业的消亡。
或者说,当企业遭遇非连续性时,你拥有的,往往会变成制约你的。这时候,就需要我们了解第二曲线。
·第二曲线
如何才能让企业基业长青?可能在大多数人的固有观念中,只有对行业充分保护,才能带来行业的持续增长。但理查德·福斯特给出了一个完全相悖的理论——破坏就是创造。换言之,企业如果想要基业长青,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通过创造性破坏,跨越到第二曲线。第二曲线创新的方式是跃迁式、非连续性的创新。如果将第一曲线向第二曲线转换,便能带来“指数级增长”。那怎么做呢?李善友教授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一个企业想要长寿,需要从管理和创新两方面入手:
从管理上,企业应该尽量延长第一曲线的“生命”,以应对既有市场;而从创新的角度出发,应启动独立的第二曲线,以应对新兴的市场机会。简而言之,企业基业长青的具体方法论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守正出奇。“守正”指企业要对第一曲线进行管理,推迟“极限点”可能出现的时间;“出奇”则是指企业在对待第二曲线创新时,一定要积极进取,通过对第二曲线的扶持,为企业引得全新的增长空间。
·分形创新
在了解了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后,我们可以知道它们在形态上具有自相似性,在大范围中是两条S曲线。但在小范围中,每条S曲线又是由很多小的S曲线组成的。这个模型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不同层次上的无限分形。
很多伟大的创新,其实都是源于第一曲线的分形,比如亚马逊、阿里巴巴和美团。可以说,第二曲线的指数级增长并非从无到有的创造,而是从第一曲线步步为营生长出来的,新业务是创新的自然结果。二、战略
·组合创新
当我们提到“创新”,可能很多人会将它与“发明”“创造”联系起来,但事实上,这是对创新的传统型误解。创新并非创造全新的事物,而是把不同的事物关联起来,合成新事物的过程。“组合创新”归根结底就是拆解基本要素,然后进行重新组合的过程。可以说,拆解基本要素的能力是创新的基本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