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因整体剧情需要,本章改编自西游记原著!)
诗曰:“都城大国实堪观,八水周流绕四山。多少帝王兴此处,古来天下说长安。”
本篇单说那南瞻部洲之地,有一天朝上国,国号“大唐”,设国都在长安城。
而这长安城,乃历代帝王建都之地。自周、秦、汉以来,便是三州花似锦,八水绕城流,三十六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华夷图上看,天下最为头,真个数不尽的风流之地、道不完的名胜之都。
此段故事,乃是二百年前。
彼时,乃是大唐太宗皇帝登基,改元贞观,已登极十三年,岁在己巳,真个是天下太平,八方进贡、四海来朝。
又说长安城外泾河岸边,有两个贤人:一个是渔翁,名唤张稍;一个是樵夫,名唤李定。他两个是不登科的进士,能识字的山人。
一日,在长安城里,樵夫卖了肩上柴,渔翁卖了篮中鱼,二人同入酒馆之中,吃了半酣,各携一瓶酒,顺泾河岸边,徐步而回。
只见那长安美景,说不尽什么风舞槐花、山色入城,红尘纤陌,斜阳暮草。
二人正行间,那张稍忽开口道:“李兄,你说这繁华世上,争名的,因名丧体;夺利的,为利亡身;受爵的,抱虎而眠;承恩的,袖蛇而去。算起来,还不如我们水秀山青,逍遥自在,似我等,甘愿淡薄,随缘而过,真个尘世中之神仙也。”
李定道:“张兄说得有理。但只是你那水秀,不如我的山青。”
张稍道:“你山青不如我的水秀。”
你看他二人,趁着微微醉意,你一言我一语,斗起诗来。要不说这长安城,真乃是天下第一名城!樵子会作对,渔翁能吟诗。要说那城中,更是满城风流,有诗为证:“美人添香挽红袖,公子笙歌醉玉楼。”
那二人,各道词章,又相联诗句,不期残阳西坠,恰巧又行到那分路去处,二人遂躬身作别。
李定正要行间,张稍忽道:“李兄呵,途中保重!上山仔细看虎。假若有些凶险,正是明日街头少故人!”
李定闻言,转过身,佯作色道:“你这厮惫懒!好朋友也替得生死,你怎么咒我?我若遇虎遭害,你必遇浪翻江!”
张稍笑道:“我永世也不得翻江。”
李定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你怎么就保得无事?”
张稍道:“李兄,你虽这等说,你还没捉摸。不若我的生意有捉摸,定不遭此等事。”
李定道:“你那水面上营生,极凶极险,隐隐暗暗,有什么捉摸?”
张稍道:“你是不晓得。这长安城里,西门街上,有一个卖卦的先生。我每日送他一尾金色鲤鱼,他就与我袖传一课,依方位,百下百着。今日我又去买卦,他教我在泾河湾头东边下网,西岸抛钓,定获满载鱼虾而归。明日上城来,卖钱沽酒,再与老兄相叙。”
李定叹曰:“究有这等事?张兄果然好福气!明日定与老兄再饮几盏是了!”
说罢,二人从此叙别。
这正是路上说话,草里有人。原来这泾河水府有一个巡水的夜叉,听见了百下百着之言,就慌了神,急转水晶宫,径至泾河龙王案前道:“大王!祸事了,祸事了!”
龙王问:“有甚祸事?”
夜叉道:“臣巡水去到河边,只听得两个渔樵攀话。相别时,言语甚是利害。那渔翁说:长安城里西门街上,有个卖卦先生,算得最准。他每日送他金鲤鱼一尾,他就袖传一课,教他百下百着。臣自思虑,怪不得我水族日稀,原来是这等。若再假以时日,却不将水族尽情打了?诚如是,何以壮观水府?何以跃浪翻波辅助大王威力?”
夜叉正说间,见那龙王掌中把玩着一颗夜明珠,忽听得此言,那夜明珠“吧嗒”一声,掉落于地,摔了个稀碎。
一旁龙王驾前龙子、龙孙、虾臣、蟹士、鲥军师、鳜少卿、鲤太宰见状,吃了一惊道:“大王,那樵子要砍柴,渔夫要结网,此天道循环之故也,虽是有卖卦先生占卦教他百下百着,但只教我水族日伏夜出,躲躲锋芒便罢了,如何这般大惊失色?”
那龙王不答,鲥军师即屏退左右,只留下那龙子、龙孙几人在案前。那龙王缓转颜色,却才战战兢兢的道:“诸位有所不知,我每每出河巡游之时,即化身个‘金色鲤鱼’!”
众人听罢,吃了一惊道:“莫非大王之意?那卖卦的,是算计于大王?结网的,是要谋害于大王?”
那龙王默然,后才缓缓道:“恐十之八九也!却不知是何人,要谋害于我!”
一旁龙子龙孙内,即闪出一青壮之士道:“大王,我去杀了那卖卦的!”
说罢,就拔剑欲行,被鲥军师拦住道:“常言道,过耳之言,不可听信。你这一去,必有云从,必有雨助,恐惊了长安黎庶,若就此挥动干戈,又伤了平民之性命,恐上天见责,岂不反闯下大祸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