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几十里外的明军大营中,此刻正气氛肃杀的举行着检阅仪式,此前双方已经经过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激战,但是直到日军十分,也未能分出胜负,故而双方最后都默契十足的选择的鸣金收兵。
此次带兵援助建昌城的是徐元泰、李应祥所部,他二人总共又集结了五万兵力,分三路“征讨”,眼下这支部队自然是李应祥所率领的先锋。
李应祥是九溪卫指挥同知、怀远将军李昆岗之孙,他出生于今临澧县境内。由武生投军,常立战功,早年被授予广西思恩参将的职位。万历八年,李应祥随巡抚张任镇压广西右江壮族少数民族起义,升任松潘副总兵;又因打败韦王明,入武军营任副将。从万历十三年开始,出任四川总兵,在当地威名远播。
此番李应祥奉巡抚徐元泰的命令,亲自前来救援建昌,又集结了数万大军,目的很明显,就是想要一举荡平此地的流寇与蛮夷,一劳永逸的解决附近长期存在的反抗势力。
李应祥亲自检阅了所有的士兵,随即登上点将台,大喊道:“将士们,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刚刚在此地平定了黑骨夷的叛乱,没想多大军旋师没过多久,伍咀咱,伍大咱等蛮夷之徒,便背信弃义,再次作乱,是可忍孰不可忍?前不久建昌守将发来急报,指挥使李献忠李大人在受降途中,不幸被贼寇袭击,已经遇害,而建昌城也被围攻数日之久,故而巡抚徐大人派在下星夜迟援,总算赶了上来,我军既然已经到达,便不会再令这群乱臣贼子逍遥法外,明日一战,需务必取胜,以壮我大明军威,都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
“谨遵将军号令!”
……
校场下传来一众士兵的呼喊声,李应祥手下所率领的这支部队,是一支久经战阵的王牌之师,从万历八年起,便参与了诸如右江之役、平定韦王明之乱、平定安守之乱等大大小小上百次场战斗,其中涌现出了像边之垣等一系列猛将,是一支名副其实的铁军。
此刻听了李应祥的训话,大家都呼喊起来,士气高涨,李应祥见状十分高兴,他摆了摆手,示意将士们安静下来,随即又道:“诸位,今晚好好休息,明早作战,不可懈怠,大家各自回营吧。”
随着李应祥命令的下达,一众士兵开始慢慢散去,最后有条不紊的都回到了自己的营帐之中,偌大的校场内,不多时便没剩下几个人了。
李应祥从点将台上走下来,跟在他身边的,正是副总兵朱文达,参将边之垣。
这是早已等候在一旁的士兵忙走上前来,拜道:“小人见过总兵大人,刚才有从建昌城中飞马而来的信使,此刻正在大帐之外,等待将军接待。”
李应祥听后点了点头,开口道:“我知道了,让他再稍等片刻,本将军去换一身衣服,再去接见他。”
说着,李应祥带着几个手下,朝另一边而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