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达数个月的战乱,如今不但起义的农民军已经被尽数平定,就连为祸附近多年的少数民族部落也被连根拔起,建昌城内处处张灯结彩,庆祝这数十年不遇的大胜。
李应祥骑着高头大马,在大街上缓缓而行,建昌城中已经恢复了原有的秩序。而之前李献忠在任时颁布的一系列苛政,也跟着他的那支只会仗势欺人的军队一起烟消云散了。
早些时候四川巡抚徐元泰徐大人曾亲自在府衙中调阅过卷宗,不但将此前的一些冤假错案尽数平反了,还根据情况,适当赦免了一些农民军起义成员,一些被胁迫造反的良民,也不再被追究责任。
这一道政策的下达,对恢复建昌周边的经济起到了根本的作用,大量逃跑的百姓此刻又闻讯跑了回来,此前因为战乱而荒废的大量田产,如今也陆续又被开垦了出来。
行了不多时,青石板道上突然响起了另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紧接着从拐角处走来了另一彪人马。
为首之人年龄不大,但是却已经开始蓄起了胡须,看上去倒有几分老成持重的样子,此刻他穿着一身甲胄,头戴红缨盔,别有一股少年英气。
李应祥满意的点了点头,那少年见了李应祥,忙下令身后的士兵们停下脚步,随即独自骑着马走上前来,在他面前拜道:“属下于伯平,见过总兵大人。”
“原来是伯平啊,怎么?看你行色匆匆的样子,是找本官有什么事吗?”李应祥问道。
于伯平点了点头,答道:“总兵大人,参与平叛的一众将校现在已经全部到齐,大家都在校场等候大人前往主持,故而派属下前来寻找大人,没成想在这里与大人相遇了。”
“哦?这么快便都到齐了吗?哈哈,那倒是本官迟到了,待今晚庆功宴之时,本官先请自罚三杯,如何?”李应祥半开玩笑的说。
于伯平忙低下头来,回答:“总兵大人哪里话,属下们怎敢怪罪总兵大人,此时距离约定时间还早,是属下们太过着急了。”
李应祥不置可否,手中马鞭一挥,随即率先从于伯平身边经过,缓缓朝校场方向而去,在他身后,于伯平急忙招呼手下士兵,紧紧的跟在他身后,为他保驾护航。
没走出多远,李应祥又开口道:“伯平啊,你在我身边办事虽然时日不多,但是对我手下大将也多少都有些了解了,不知你如何看待他们啊?”
听了这话,于伯平不禁吓了一跳,慌忙答道:“总兵大人说笑了,小人怎么妄自评议各位将军。”
李应祥头也不回,淡淡的道:“但说无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