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动静够大了。
但不见画像,这动静并不能有效证明追兵已到或未到。杨五哥正犹豫,忽然想起查看地面,地面上如果有新鲜的马蹄印痕,即说明追兵到了,反之则是尚未赶来。结果令杨五哥很高兴。潮湿的地面上不见有新鲜的马蹄痕迹。
杨五哥立刻转身回到原处。他向大家摇摇头,传达了追兵尚未赶到的可喜信息。同时又小声说道:
“不过仍要小心,一是不要惹事,力争尽快过关;二是,万一正在我们过关的当口,追兵突然赶来的话,大家一定要沉着应对,不能慌乱。方法是:迅速的就近上山。届时,大哥、二哥保护兰如撤退;由我断后。”
杨五哥刚刚说罢,身后又来一拨老百姓,于是大家就混杂其间,一道向塘关走去。
塘关前,等待过关的百姓分成两行排列,人越集越多,却迟迟不见来人检查。
杨五哥观察中发现,左边路障的地面上,有两条昨日留下的划痕,因此他估计,先受检查的可能是左边队列,于是四人全站在左边,间杂在当地百姓之中。
四人的顺序是李乃青第一,他前面只有七八个当地人,他身后隔两位是兰如,兰如身后隔两位是王子响,王子响身后隔二三位才是杨五哥。
等待过关的百姓有老有少,有男有女,衣着也各不尽同,但多是破烂的,少有光鲜的。杨五哥等人的衣着倒是很入流,丝毫看不出格外。这些不同的人中,有一点是相同的——面带等待中的焦虑,以及敢怒不敢言的怨气。
这里最为焦虑的,自然首推杨五哥一行四人了。大家都知道,对他们而言,这里每多呆一分钟,都蕴含着生与死的危险性。
过关的人越来越多。塘关两边都排满了过往的人们,它却像死一样寂静。
焦虑中,时间居然过去了近一个小时而那些该死的把关者,竟然依旧泰然自若,毫无开关的动静,仿佛根本就没有作开关的打算。
这让心急火燎中的杨五哥十分不安,甚至有些怀疑,关上守军是否在专等追兵。
突然,远处传来了汽车的引擎声。
天哪,这是追兵吗?
杨五哥大吃一惊。
但很快,他又高兴起来了。因为车的轰鸣声来自前方,是湖北开往陕西的。这年代的公路,少有过往的机动车辆,偶尔有来往也是军车。国家的公路,仿佛专为战争、为部队修建的。但不管怎么说,有车来就得移开路障,或许也就顺便开关了。
果然,正如杨五哥所料,放过汽车之后,从新拦上路障,但终于开关了。
两位身挂短枪的士兵向路障这边走来。来人一个是麻脸士兵,一个是矮胖子。
最先移动的路障,果然是左边。由前至后逐一开始检查。他们的检查不问姓名,不问去处,只管搜身、搜物,而且搜得相当从容、相当仔细,上起头发,下至鞋袜,仿佛谁家丢了绣花针似的。
杨五哥观察到,在众人接受检查时,塘关门洞和箭楼上的士兵们,更显得严阵以待,更加地焕发精神。
被检查人临到李乃青了。看去,李乃青很通情达理,很配合,他双手举得高高的,任人上下摸索。结果非常清白,很快被放行。又两人之后,临到了兰如。那位麻脸士兵反复端详兰如一阵后,嘻嘻一笑道:
“长得很不错嘛……可是,你咋不洗脸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