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这想法给人的启示太伟大了。
此举若能成功,不但可以岀牛冲一口恶气,更重要是自己一旦获宝,为什么不能也学韩复信去趟北京,倒腾倒腾,搞它一笔巨额经费,也拉起三个师、两个军的,难道自己的能力会比那些胸无点墨的军阀差?
又经过一阵激烈而又慎重考虑,他觉得这事应该办,也能办,更是值得一办。 想到“值得一办”这一层时,他思考过:那该死的李乃青既然有心以投江作掩饰,就不会背走什么好东西,大不了是些盘盘碗碗那些搭头货,诸如白玉宝马、夜明珠之类真正大值钱的宝贝,定然全都藏在谷堆里,全都落到了牛冲手中。 。
至于说这件亊“也能办”,其原因就更简单了。 他记得三天前对韩复信说过:“惹急了,我***就策反”。 这不是吹牛甩大话,而是他做的出、办的到。 尽管搞起来规模不一定很大,但他有把握搞到手的是精华。
这就是他自作师部副官以来,一直归他分管的两个连,即特务连与侦察连。 这两个连由于兵种不同,人员全是百里挑一的高素质、高技能中的佼佼者。 这些人上阵打仗,说是以一当十是低估。 比如前日,如果不是渡船漏水延误了时间,他倒真敢以这两百多人去挡牛冲的千余之众。
丁枭本来就是从特务连提升上去的,现任特务连长地王麻子。 又是他从原班长提携、推荐上来的。 王麻子土匪出身,大脑够用,身手不凡,相互关系很铁。
剩下侦察连长徐杰,相互关系就更不用说了。 徐杰其人帅气,机警能干,短处就是好财贪色;一次犯案。 是他从韩复信枪口下救出了徐杰,所以他对徐杰有再造之恩。 徐杰对他也是多年来百依百顺。
因此,丁枭现在想,既然混到了这种程度,这种地步,与其在进退维谷中等死,倒不如横下一条心,一不做二不休。 拉岀这两个连,搞他个占山为王。 这样既可尽快摆拖牛冲的挟持,又可暂拒蓝旗社那批索命魔头于门外,然后紧紧盯住牛冲,相机夺取宝贝,到那时,奔向辉煌腾达,当是指日可待了!
丁枭几近心花怒放。 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他揉了揉宽阔的额头,最后咬了咬牙,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再需考虑的就是一些具体方法上的事情。 一想到具体事,涉及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 天下亊都这样,原则好定。 具体工作难做。 因为具体事务中涉及地是方方面面,有些问题还相当敏感和重要,如果考虑不周,处理不当,牵一发而动全身。 甚至能令你功亏一篑,功败垂成。
这里首先应该考虑的还是策反问题。
特务连和侦察连,由于日常行动将涉及机要与保密工作,所以它在韩复信部队里,与其它连队相比,其编制和管理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简单地说。 其它连队一般是正、副连长而已。 而这两个连则是一正三副,工作上都有相互监督地责与权。
仅此就是个问题了。 两位连长是自己人。 可下面连副加正副排长,两个连相加,这类人物将近二十之多,谁能保证这批人个个都能听他驱使和召唤呢?当然,绝多数是没有大问题的,但世事往往就坏在少数人手里。
特别是在此上层人士更换之际的特殊时期,尤其敏感,风声鹤唳,只要一人事先泄了机密,那后果势必是血腥的。
丁枭再也躺不住了。 他起身踱步,一趟又一趟,苦苦思谋着万全之策。 忽然,他灵机一动,为什么不以劫囚车、救韩复信为名义地拉岀队伍呢?
太好了,这简直就是-颗智慧的火花!
而这火花,竟是这刹那间在他这颗聪明的大脑中碰撞出来的,真令他高兴不已。
劫获韩复信有两大好处:
首先,特务连和侦察连,由于职能地原因,一向颇受韩复信器重,所以这两个连中的官兵对韩复信很是尊重。 如今突然换上一向狗仗人势飞扬跋扈的草包牛冲,大家心中自然有些忿忿不平。 如果向大家说明韩复信此去凶多吉少,以知恩图报,效忠长官为理由,不仅名正言顺很有号召力,而且可以断定绝对无人向牛冲泄密。 因为这里存在着人心向背,也关系到世人信奉的大义问题,没有人愿意背上负义之徒的罪名。
其二、如能成功劫获韩复信,首先他丁枭的个人声望与威信会大增。 更重要是有了韩复信那块“老资格”的招牌存在,有利招兵买马,能尽快扩大实力。 还有一点当为他内心私下的想法:韩复信地积蓄和家产颇丰,劫获到他,无异绑架到了一张肥票,至少新起炉灶时不愁军费开支。
当然,此举风险也是很大的。
要想成功劫获韩复信,方法上,首选应该是在军统、宪兵押送韩复信去西安的途中。 但这里所指的风险,并不完全在于对付十几名军统、宪兵的劫持过程中,而是敢劫“钦犯”之举的本身少有先例,它将触怒“天威”,惊动地方,没准儿还是一场轩然大波,招至追杀和围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