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李大人一出宫门,就急急寻了匹快马,昼夜星驰往回赶。一路上人怠马乏,却依然不敢片刻歇息,终于在天亮时分,赶回了御陵卫府来。
府衙门口的衙役见李大人回来,忙迎上去扶住马鞍,牵了马缰。
李大人下得马来,箭步朝府内走去。
刚走到府门口,便又停住,似乎想起什么来。回过头叫住那牵马的衙役,问道:“锦衣卫可有到府上来?”
那衙役回话,说并没有见锦衣卫的人来。李大人点了点头,便也不再多问!
就在此时,突然听得府前一女子娇声道:“哟,看来这李大人也真是心急,半夜就差人叫我们到贵府来。只是无奈路途遥远,咱们这才姗姗来迟,倒也没想到李大人一早就在衙门口亲自守候!”
话音一落,另一男子悄声对那女子道:“你看这李大人马刚刚系上,分明也是才到府上,又岂会是在迎你。”
那女子听后不以为然,轻蔑的白了男子一眼。
李大人一听便知是锦衣卫的人来了,心下暗自庆幸。心想若是自己回府稍微晚得半步,只怕这人证物证都要被锦衣卫给带走了!
眼见锦衣卫的人此刻才到,李大人长舒了一口气,于是转身出迎。一眼看去,却见除了差去报信的两名衙役,这锦衣卫竟单单只来了三人。
但见这名女子身着一袭红衣,娇艳似火,白丝飘带束发,斜插着一只玉钗。模样虽不算倾国倾城,倒也端庄秀丽。走起路来落落大方,丝毫不拘束忸怩,倒显得几丝火辣。衣袂飘飘,随风而摆,身影浮动,又反增几分妖娆。
腰佩一柄白剑,剑柄剑鞘通体雪白,剑柄更是白玉所制,末梢镂刻了一个“酉”字,掐着金丝,大老远就闪着金光。李大人顿时明白,只怕这几位便是锦衣卫中杨大人精心选备的精兵强将----子丑寅卯十二颗帽了。
这锦衣卫中共有十四大千户所,每千户所各司其职,或掌诏狱、或理刑罚、或执庭仗、或展昭仪。只是如今锦衣卫中世袭千户颇多,且还有皇上封诰的虚职也多,所以为了行事方便,区别那些世袭千户,杨大人又特意在锦衣卫中,选备了子丑寅卯十二颗帽作为自己的心腹。
这锦衣卫的十二颗帽,却又不同于东厂的十二颗管事,锦衣卫十二颗虽是名号,却也身兼要职!
放眼看去,而后紧随的两位,分别着飞鱼莽服,头戴燕翅黑圆帽,腰缠銮金虎首宝带。只见一人手握一柄长枪,风度翩翩,气宇轩昂,步履沉稳有力,想必那人定是十二颗帽之一----未之墨羊。
李大人虽与墨羊不曾有过交集,但前年去锦衣卫拜访指挥使扬大人时,倒也听杨大人说起过此人。且这十二颗帽之中,每人身怀绝技,武艺各有所长,所使兵器也不尽相同,唯有墨羊使枪,心想断然不会有错。
另一人腰佩绣春刀,手拿翠玉鼻烟壶。时不时拿起玉烟壶轻轻一嗅,便觉魂飞天外,显出一副醉生梦死般模样。看上去举止放荡,不似朝中官员,倒像江湖浪子,真真不知此人是谁了。
又见此人头戴圆帽,看装束定也是十二颗帽之一便是错不了地。复又寻思:“此人虽然举止轻佻,可既然身居高位,想来必有过人之处,又岂可以貌取人,也应该以礼相待才是。只是自己这次动静未免闹得太大,单单是这锦衣卫一下便派出十二颗帽之中三大高手,想必这件事在圣上面前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轻易糊弄过去了,但愿真能如王公公所言,将这《拜神帖》一书献给千岁大人,望他老人家乞怜,还能搏上一条生路。”
只是这眼下锦衣卫的人也到了,可又答应了王公公要将东西交给东厂,这该如何是好?心中又不免惴惴不安。
既已看清来人,便出门拱手相迎,笑道:“原来是锦衣卫三位大人前来,李某恭候多时,有失远迎,还望见谅。”
三人也拱手道:“大人不必客气。”
说完朱姬嫣然一笑,转头对杏犬道:“你看我说什么,这李大人都说是恭候多时了,自然是在此等候多时了。“
杏犬低声回道:“这衙役明明就是刚系了李大人的马,再看李大人风尘仆仆的样子,又怎会是在这里迎你。“
朱姬一脸鄙夷,不屑再与其争辩。
李大人见朱姬二人悄声细语,不免有些疑惑。墨羊见状好不尴尬,便搭口道:“大人无须理会,他二人向来一见面就喜欢争吵不休,我们都已经习惯了。只是他们生性豁达,偶尔说起话来也不分场合,倒是让大人见笑了。”
李大人笑道:“哪里的话,哪里的话。想必阁下便是墨羊千户罢。”
墨羊回道:“正是下官,只是李大人有所不知,我已经于上月升任北镇府司镇府使了。”
李大人一听,又仔细朝墨羊打量了一番,随后赞道:“哦!镇府大人,应该,应该!早就听杨大人说起过你。说你为人谦逊,武艺高强,一柄长枪,更是使得出神入化,今日一见,果然气宇非凡,的确是位了不起的英雄!”
墨羊回道:“大人当真是过誉了,下官也时常听得杨大人提起您来,说您未入朝做官之时,就已经是江湖中叱咤风云的人物。如今即便是做官,虽公务繁忙,但手里的功夫也从未荒废,较之以前只怕是更为深厚。下官总祈盼哪日能有机会拜会大人,让大人指点一二才是。”
李大人笑道:“大人真是太过抬举老朽了,我若当真神功盖世,又岂会有今日之祸?”说完不免稍露惆怅之色。
李大人又瞧了瞧朱姬,说到:“看姑娘佩剑有个‘酉’字,想必这位应该是‘酉’字第一号,赤稚千户吧。”
朱姬颔首回道:“大人有所不知,这’赤’就是‘朱’,‘稚’就是‘鸡’。我本就姓朱名姬,也就不用避讳了。嫌‘赤稚’太难听,好说歹说才让杨大人给我改了,所以我现在还叫朱姬,不过是虞姬的姬!”
李大人赞道:“改的好,改得妙得紧啊。这名字倒是更符合你这端庄貌美的姑娘。”
李大人又望向杏犬,道:“恕在下眼拙,不知这位大人是?”
杏犬行礼道:“下官杏犬,见过李大人。”
李大人道:“杏犬?嗯,很好很好,也是一位青年才俊。一直听说锦衣卫人才济济,杨大人又以你们十二颗帽最为倚重,只可惜一直无缘得见,今日一见,果然都名不虚传。”
杏犬谦道:“大人过奖了,晚辈本就不受用这衙门中诸多管束,故常年在外行走,李大人不认识也不足为怪。”
李大人右手一摆,朗声道:“各位远道而来皆是贵客,还请移驾到寒舍一续!”
眼下锦衣卫诸位大人都已经见过,只是东厂那边的人却还迟迟未到,李大人的心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脸上却故作平静。一语言罢,眼神仍止不住地往街边低瞟。
可心中暗自盘算:“锦衣卫与东厂在朝中本就暗中较劲,遇此大案,两边定然互不相让,锦衣卫此番前来,必定不肯无功而返。现在居然弄成了两难的局面。这眼下既不能将锦衣卫这几位千户打发了去,又更得罪不得。唉,那也只能硬着头皮拖延一下时间,等到东厂的人到了,到时候鹬蚌相争,再见机行事了。”
心中既已敲定主意,便打算使一招缓兵之计,于是恭请锦衣卫三位千户道:“各位远道而来,星夜奔波,想来甚是乏累。不如先在后堂稍作休整,我让人略备薄酒,稍尽地主之谊,以表心意。至于其他事情,一概等大家用过饭后,再行商议不迟!”
三位自然不明其中真意,皆以为李大人诚意相邀,加之这一路奔波也委实辛苦,皆欢喜道:“既是大人诚意相请,那我们也不必客气,就随大人安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