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拆掉“隔心墙”
通达明理
宽容是化解一切仇恨的最好方法,理解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爱默生
最动人的演讲——没有人比小约翰.洛克菲勒更能体会这番真理了。
1915年,洛克菲勒是科罗拉多州最受人轻视的人。美国工业发展史上最血腥的罢工,在科罗拉多进行了两年之久。愤怒而粗暴的矿工要求科州煤矿公司提高工资,该公司正属于小洛克菲勒所有。生产被破坏,召军队来**,发生多起流血事件。罢工者被枪杀,尸体布满弹孔。
在那种充满仇恨的气氛下,洛克菲勒竭力使罢工者接受他的意见。他成功了。但他又是如何办到的呢?
他先用了几个星期的时间去结交朋友,然后对工人代表演说。整篇演说就是一篇杰作,它取得了神奇的效果。它平息了要吞噬洛克菲勒的仇恨风暴,而且赢得了不少崇拜者。他提供事实的态度,友善地使罢工工人回去工作,绝口不谈提高工资的事。
这是那段著名演说的开场白,请注意他在字里行间所流的善意。
要知道,洛克菲勒演说的对象,前几天还想把他吊死在酸苹果树上,但他的话甚至比面对一群传教士还要谦逊和蔼。他的讲话用了这些句子,像“我能到这儿来很荣幸”、“我去过你们的家”、“见过各位的妻儿”、“今天我们都是以朋友而不是陌生人的身份在此会面”、“友善互爱的精神”、“我们共同的利益”、“我能在此,完全了各位的支持捧场”。
“今天,是我一生中值得纪念的日子,”洛克菲勒开始说,“这是我第一次有幸看见这家伟大公司的劳方代表、职员和监工齐聚一堂。我可以告诉各位,我很荣幸到这儿来,而且有生之年将不会忘记这场聚会。这场聚会若在两星期以前召开,我对这里的大多数人一定很陌生,我只认得几张面孔。上周我有机会到南区煤矿所有的工棚去看了一遍,并且和各位代表有过个别谈话,除了不在场的代表外,统统见过了;我去过你们的家,见过各位的妻儿,今天我们都以朋友的身份见面,不再是陌生人,我们之间已经有了友善互爱的精神,我很高兴有此机会和各位一起讨论有关我们共同的利益问题。”
“既然聚会本来是由厂方职员和劳工代表共同参加,我能在此,全各位的支持捧场。因为我既非员工代表,也不是劳工代表;然而我深深觉得,我跟你们的关系分外亲密,因为就某一点来说,我代表了股东和董事们。”
这不是一段化敌为友的绝佳例子吗?
假如洛克菲勒用另一套方法;假如他和工人们争辩,用严重的事实来吓唬他们;假如他用暗示的语气指出他们错了;假如用逻辑法则证明他们错了,那会发生什么事呢?只能是更多的愤怒,更多的仇恨和更多的反抗罢了。
如果一个人的心里对你已经满怀恶意和冲突,你搬出各家各派的逻辑学,也无法使他信服。挑剔的父母、盛气凌人的上司和丈夫,以及唠叨的太太们都要了解,人们不喜欢改变自己的看法。他们不可能被**或被威胁而同意你我的观点。但他们会受到我们和蔼而友善态度的开导。
赞扬的魔力
对别人仁慈永远不会徒劳。即使受者无动于衷,至少施者可以获益。
——阿萨吉奥利
有一次,百老汇的一位喜剧演员做了个梦:自己在一个座无虚席的剧院给成千的观众表演讲笑话、唱歌,可全场竟没有一个人发出会意的笑声和鼓掌。
“即使一个星期能赚上十万美元,”他说,“这种生活也如同下地狱一般。”
事实上,不只演员需要鼓掌。如果没有赞扬和鼓励,任何人都会丧失自信。可以这样说:大家都有一种双重需要,即被别人称赞和去称赞别人。
赞扬也是一种艺术,不但需要合适的方式加以表达,而且还要有洞察力和创造*。一位举止优雅的妇女对一个朋友说:“你今天晚上的演讲太精彩了。我情不自禁地想,你当一名律师该会是多么出色。”这位朋友听了这意想不到的评语后,像小学生似地红了脸。正如安德烈.毛雷斯曾经说过的:“当我谈论一个将军的胜利时,他并没有感谢我。但当一位女士提到他眼睛里的光彩时,他表出无限的感激。”
没有人会不被真心诚意的赞赏所触动。耶鲁大学著名的教授威廉.莱昂.弗尔帕斯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年夏天,天气又闷又热,他走进拥挤的列车餐车去吃午饭,在服务员递给他菜单的时候,他说:“今天那些在炉子边烧菜的小伙子一定是够受的了。”那位服务员听了后吃惊地看着他说:“上这儿来的人不是抱怨这里的食物,便是指责这里的服务,要不就是因为车厢内闷热而大发牢*。19年来,你是第一个对我们表示同情的人。”弗尔帕斯得出结论说:“人们所需要的,是一点作为人所应享有的关注。”
在这种关注之中,真诚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只有真诚才能使赞语具有效力。做父亲的劳累了一天后回家,当他看到自己的孩子将脸贴着窗子正在等待和注视着自己的时候,便会感到自己的灵魂沐浴在这甜的甘之中。
真诚地赞扬别人,能帮助我们消除在日常接触中所产生的种种摩擦与不快。这一点在家庭生活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妻子或丈夫如能经常适时地讲些使对方感到高兴的话,那就等于取得了最好的结婚保险。
孩子们总是特别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一个孩子如果在童年时代缺少家长善意的赞扬,那就可能影响其个*的发展,甚至还可能成为一种终生的不幸。一位年轻的母亲讲了一件令人深思的事:
“我的小女儿经常淘气,而我不得不常常责骂她。但有一天她表现得特别好,没有做一件惹人生气的事。那天晚上,我把她安顿**后正要下楼时,突然听到她在低声哭泣。我不禁问她出了什么事,她一边哭一边问道:‘难道我今天不是一个很乖的小姑娘吗?’”
说话和善适用于所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杰森小时候住在巴尔的摩,邻近的街区新开了一家药店,而帕克.巴洛——这位经验丰富和久富声望的药店主,对此感到非常气愤。他指责他的年轻的对手卖劣质药,毫无配药经验。后来,这个受到攻击的新来者准备为此事向法院起诉。他去请教一个律师,这位律师劝告他说“别把这件事闹得满城风雨了,你不妨试试表示善意的办法。”
第二天,当顾客们又向他述说帕克的攻击时,他说:“一定是在什么事上产生了误会。帕克是这个城里最好的药店主之一,他在任何时候都乐意给急诊病人配药。他这种对病人的关心给我们大家树立了榜样。我们这个地方正在发展之中,有足够的余地可供我们两家做生意。我是以巴洛医生的药店作为自己的榜样的。”
当帕克听到这些话后——因为赞语乘上闲谈之翼也跟流言飞得一样快——便急不可待地去见自己的年轻对手,并向他介绍了自己的一些经验,提了一些有益的劝告。这样,真诚的赞扬消除了怨恨。
无论何时,要是有不少人在一起,那就需要考虑周到。大家聚在一起交谈,一个有心人会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是这场讨论的参加者。一个朋友曾经常带着赞赏谈论过亚瑟.詹姆斯.巴尔弗总理作为餐桌上的主人的情况:“他会接受一个害羞的人所讲的犹犹豫豫的观点,从中发现出人意料的智慧,把它加以扩展,直至最初提出这个观点的人感到自己确实对人类智慧做出了某种贡献。每个客人在离开餐桌的时候会感到像是在空中行走,相信自己比原来想象的要伟大此。”
为什么大多数人没能把一些令人愉快的真实感受说出口呢?而这本来是可以使别人感到十分快乐的。有这样一句话:“给活着的人献上一朵玫瑰,比给死者送去豪华的花圈要好得多。”此话不无道理。有一位商人常去光顾一家古董店。一天,他刚离去,店主的妻子对丈夫说:“刚才我真想告诉他,我们对他经常上这儿来感到多么高兴”。丈夫回答说:“那么等他下次来时告诉他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