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回报而付出
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
——布莱希特
寒冷的冬天,雪花四处飘舞着,暮色已经开始笼罩着四野,拜伦独自驱车走在回家的路上。他的家在一个小镇上,随着经济的萧条,小镇越来越不景气,他已经失业两个月了。虽然朋友们都相继离开了小镇,不过拜伦并没有这样的打算,因为他在那里出生,在那里生活,他的父母就埋葬在这个小镇,他童年的玩伴,也就是他的妻子也在这个小镇上工作。所以,他不愿意离开这里。想到妻子,拜伦的脸上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彼此是那样的相爱,即使在这样困苦的环境下。
前方似乎有人的车坏了,透过玻璃,雪花飞舞中,拜伦看清了,原来是一位开着奔驰的富有的老太太。在这么个四顾无人的野外坏车,又是在这么寒冷的傍晚,这实在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拜伦知道,如果没有他的帮助,也许这个老太太会在这里过夜的。他停下了车。
暮色中老太太的钻戒闪闪发光,看到拜伦停下了摇摇晃晃的老爷车,她不禁出了害怕的神色,拜伦对此有所准备,因为他看起来的确穷困潦倒。
他微笑着对老太太说:“别害怕,老妈妈,我是来帮你的。这里离镇上还很远。你先到车里去吧,外面真的有点冷。修好了我会叫你的。”
原来是轮胎被扎破了,只要换上备用胎就可以了。但是天气这么寒冷,让人的手都快拿不出来了,即使拜伦这样一个大男人,独自更换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拜伦因此擦破了手臂,还弄脏了他唯一的一件比较体面的衣服。
看到车真的被修好了,老太太才消除了紧张,但随后她就向拜伦提出了一个问题,你需要多少钱,并且表示多少钱她都愿意支付。因为她知道,如果没有拜伦的帮助,在这个陌生的野外,简直是什么都有可能发生。老太太的问话出乎拜伦的意料,因为他从没有想过帮助别人也是一项工作,他一直认为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是他应该做的,这和钱无关。
拜伦笑了笑,如果您真的想要报答的话,那么下次在您看到需要帮助的人就帮助他好了,这就是我要的报酬。老太太再也没说什么,走了。
开了一阵子车,来到了一个小镇上,老太太才意识到自己还没有吃晚饭,于是她把车停到了路边一家小小的咖啡馆,咖啡馆的设施很差,只有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女招待在昏暗的灯光下招待她。
老太太看着女招待脸上的亲切的微笑,这个女招待看样子至少得有8个月的身孕了,却还要出来工作,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么晚了,她竟然还能对一个过路人这么热情,老太太忽然想起了拜伦。当女招待拿着老太太付的100元钱去结账回来的时候,却发现老太太已经走了。桌子上还放了一张字条,字条上写着:
我想你一定很需要帮助,我也曾经像你一样,只是我得到了好心人的帮助,现在就让我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吧!
在一侧的杯子下,还压着400元钱。女招待回到了家的时候,已经很晚了,丈夫正在等着她。她知道,今天丈夫还是没有找到工作。
夜很深了,她还是没有睡着,那位老太太的话还印在她的脑海里,是的,孩子下个月就要生了,可是他们连接生的钱都没有,那位老太太又是怎么知道的呢?看了看已经熟睡的丈夫,女人轻轻地给了他一个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拜伦。
助人为乐并不是一句空话。当你有能力帮助别人时,请不要吝啬你的爱心。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刻,每个人也都有力所能及去帮助别人的时刻。
铭心的记忆
对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
——苏霍姆林斯基
托尼.尤克脸涨得通红,觉得浑身不自在。为什么老师总是盯着他?她的嘴唇还似乎不满意地蠕动着。
托尼才10岁,非常崇拜他的老师汉森太太,一个脸上总是挂着宁静微笑的、身材修长的妇女。有一次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抚摸着他的头,告诉他,他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只需稍微想一想。托尼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结果。从那时起,取悦她成了托尼生活中重要的事。现在,出了什么事?他什么地方做错了?
放学后,托尼心事重重地在街上溜达着。他在一家商店的橱窗前停下来,打量着自己:带补丁的衣服,脚趾的网球鞋。这不是他的错。1932年的冬天,整个美国都处于大萧条之中。
托尼的父亲生于乌克兰,原来在一家钢铁厂工作,由于大萧条而被暂时解雇了。托尼的母亲为人家糊墙纸,一个房间1美元,这成了6口之家的主要经济来源。
第二天中午,托尼正准备回家吃午饭,汉森太太突然出现在他身边。“跟我来,托尼,”她命令道。托尼的心一沉,心想可能是要叫我去校长办公室。
汉森太太走上大学街,街上有一家旧货店。她走了进去,托尼跟在后面。“坐下,”她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对托尼说。托尼坐了下来。
“你能找一双适合这个男孩穿的旧鞋吗?”她问。店员让托尼拖下他那双网球鞋,量了量他的脚,然后很抱歉地说他们没有合适的鞋。“那就要一双黑色的长统袜。”汉森太太说着把手伸进了钱包。托尼忧郁地低下头,看了看伸在鞋外的脚趾。走出旧货店,托尼本想回学校,可是汉森太太一句话也不说就朝另一个方向走去,托尼不得不跟在后面。他们进了一家百货店。这次店员拿出了一双崭新的黑色高帮皮鞋,汉森太太笑着点点头。托尼瞥了一眼付款单——那是一笔他从未看到过的大数目。他们拿着鞋盒走进一家饮食店,汉森太太给自己要了一块三明治,给托尼买了一碗汤。
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切,托尼对自己说。回到学校,他坐在衣帽室的地板上,换上了他的新袜子和新鞋子。
不久,学校被迫关闭了。学生和教师们各奔他乡。托尼还没找到合适的机会向他的老师表示谢意,他敬爱的老师就离开了学校。
后来,托尼以优异的成绩高中毕业,在关岛的海军陆战队服役,获得紫心勋章。再后来,他成了一名工程师,先在北太平洋铁路公司工作,随后去了柏林北方公司。他结了婚,有4个孩子。他还建立了一个义务献血组织,并连续26年在学校和医院里义务演出。
1970年,托尼患上了大面积心绞痛。躺在病床上,他又想起了他的老师。他想知道他的老师是否还活着,住在哪儿。他知道他还有一桩心事没办。
1984年8月,62岁的托尼.尤克,已经是3个孩子的祖父。他给明尼波里教师退休基金会写了封信。几天后,汉森太太的女儿给他回了电话。她说,她就住在附近,她的母亲早在15年前就退休了,现移居南加利福尼亚。
“。”他立刻听出了他老师的声音。
“汉森太太,我是托尼,托尼.尤克。”他觉得他的声音颤抖着,简直说不出话来。
当他解释完他打这个电话的原因之后,汉森太太说:“托尼,很抱歉,我记不得你了。我接触过的贫困孩子太多了。”
“没关系”,他安慰她。他告诉她,说他准备飞往加利福尼亚去与她共进晚餐。
“噢,托尼,那开销太大了。”汉森太太说。
“我不在乎。我想这么做。”托尼说。
9月28日,托尼飞往圣地亚哥。在那里他租了辆小车,买了一束玫瑰花,沿着海岸线行进,最终找到了汉森太太的家。84岁的汉森太太穿着盛装在门口迎接了他。她的白发刚刚烫过,眼睛里闪着明亮的光彩。托尼奔过去扶着她的双臂,轻轻地吻了她。“噢,托尼,”汉森太太兴奋地说,“玫瑰是我最喜欢的花。”
托尼带着汉森夫妇到了乡村俱乐部,在那里他们追忆着50年前的往事。托尼讲述了怎样收集血液和在学校和医院里为孩子们演出。“当我做这一切的时候,”托尼说,“我常常想起你和你买的鞋子。看,是你决定了我的一生。”
几个星期后,托尼收到了汉森太太寄来的一张精美的明信片,上面有她的手书:在我的一生中,我收到过很多从前的学生寄来的贺词和感谢信。但这次与你相聚是我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
每个人的一生,必定受到过无数人的帮助,也帮助过不少人。俗话说得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不仅是人的良知,也是我们待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抬头挺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