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一梦
没有钱是悲哀的事。但是金钱过剩则倍过悲哀。
——托尔斯泰
2002年8月8日《泰晤士报》有则报道说:法国中部的一个叫圣麦格勒的村里,住着一个叫布莱卡德的农民。一天,他去附近转悠时顺道买了张彩票,没想到竟中了150万英镑的大奖,这让本来清苦的布莱卡德有了做个大富翁的美梦。
他一下就想到了饲养“费尔南德斯牛”。养这种牛在他父亲那时就是谋生手段,况且它已濒临灭绝,全法国也只有780头了。于是他在附近购买了一个86英亩的农场,又购进了119头“费尔南德斯牛“。
本分善良的布莱卡德并没有忘记贫苦的父老乡亲,常常成百上千地往外施舍,有的名义上是借贷,其实他从来也没有去讨要。可令人不解的是,他的这些慈善并没有给他带来好的名声。不仅没有人打算还,而且每当他出现在村头,原本那些共患难的乡亲都要说三道四,甚至打开窗子直勾勾地盯着他,那架势像要把他吞进肚里。
他想,企业主不但要提高科技含量,还要敬业,走自己的路让人去嫉妒吧。他请来了科技顾问并开始刻苦钻研专业知识。果然,牛儿膘身看好,头数猛增。但那时的农场他一家人已忙不过来,他以当地通行价码请村上人帮忙,但没有人愿意,即使请来了也不肯尽力。牛多了,吃的草也多了,他以传统价买草也买不到手,只好以每吨90英镑买高价草。人手不足牛群徽散,草料不足牛瘦致死。
他觉得单科技和敬业还远不够,还必须提高管理水平,于是,建立起了劳动制度、督查制度和分级核算。可是,情况并未好转,本来还算要好的乡亲联合起来,三番五次地向政府请愿,状告他的牛隔三差五“胜利大逃亡”,糟蹋庄稼阻塞交通。他们看到牛在大街死亡不仅不给予同情,反指控他**动物。于是政府警告他,要么自己动手迅速“减员”,要么全部没收。
一周后,法国宪兵队查封了布莱卡德的农场,实行强制转移,并勒令他支付牛群的全部运费和途中“伙食费”。这下布莱卡德穷得一文不名,还多出一肚子窝囊气,变卖农场和牛群已是他的唯一选择。就这样,布莱卡德梦一样地成了富翁,转了一个圈子又把富翁还给了梦。
人们之所以达不到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因为他们总想一蹴而就,而忽略了其中的环节以及将会受到影响的因素。等到发现问题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感恩的谢柬
蜂从花中啜,离开时营营的地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泰戈尔
依琳娜、莎拉和德鲁还小的时候,每当他们要向人家致谢,就口述感谢词句,由他们的母亲贝德福德书写。但是到孩子长大一些,有能力自己写谢柬了,他们却必须三催四请才肯动笔。
贝德福德会问:“你写信给爷爷,谢谢他送你那本书没有?”或问:“陶乐思阿姨送了你那件毛线衫,你可向她道谢?”他们的回应总是含糊其辞,或耸耸肩膀。
有一年,贝德福德在圣诞节过后催促了几天,儿女们竟一直毫无反应,她大为气恼,便宣布:“在谢柬写好并投寄之前,谁也不准玩新玩具或穿新衣。”
但他们依旧拖延,还出言抱怨。
贝德福德忽然灵机一动,说:“大家上车。”
“要去哪里?”莎拉问,觉得好奇怪。
“去买圣诞礼物。”
“圣诞节已经过去了。”她反驳。
“不要啰嗦。”贝德福德斩钉截铁地说。
待孩子都上了车,贝德福德说:“我要让你们知道,人家为了送你们礼物,要花多少时间。”
贝德福德对德鲁说:“麻烦你记下我们离家的时间。”
来到镇里,德鲁记下抵达的时间。三个孩子随贝德福德走进一家商店,帮她选购礼物送给她的姊妹。然后他们回了家。
三个孩子一下车便向雪橇走过去。贝德福德说:“不许玩,还要包礼物。”孩子们垂头丧气地回到屋里。
“德鲁,记下到家的时间没有?”
德鲁点点头。
“好,请你记录包礼物的时间。”
孩子们包礼物时,贝德福德替他们冲泡咖啡。终于,最后一个蝶形结也系好了。
“一共花了多少时间?”贝德福德问德鲁。
他说:“到镇上去用了28分钟,买礼物花了15分钟,回家用了38分钟。”
“包这几个盒子用了多少时间?”依琳娜问。
“你们俩都是两分钟包一个。”德鲁说。
“把礼物拿去邮寄,要花多少时间?”贝德福德问。德鲁计算了一下,答道:“一来一去56分钟,加上在邮局排队的时间,要71分钟。”
“那么,送别人一件礼物总共花多少时间?”
德鲁又计算了一阵,说:“2小时34分钟。”
贝德福德在每个孩子的咖啡杯旁放了一页信纸、一个信封和一支笔。
“现在请写谢柬。写明礼物是什么,说已经拿来用了,用得很开心。”
他们沉默构思,接着响起了笔尖在纸面上的声音。
“花了我们三分钟。”德鲁一面说一面把信封封好。
“人家选购一件情意浓厚的礼物,然后邮寄给你,所花时间也许超过两个半小时,我要你们花三分钟时间道谢,这难道是过分的要求吗?”贝德福德问。
三个人低头望着桌面,摇摇头。
“你们最好现在就养成这习惯。早晚你们要为很多事情写谢柬的。”
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感激祖国给了我们和平,感激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感激他人给了我们帮助;生活中需要感恩的事情实在很多,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幸福。
从囚徒到明星
艰苦劳动加正确的方法加少说空话,就等于成功。
——爱因斯坦
一个名叫热佛尔的黑人青年,他在很差的环境——底特律的贫民区里长大。他的童年缺乏爱抚和指导,跟坏孩子学会了逃学、破坏财物和吸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