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明回过头去问站在一旁的赵三叔:“话是赵七说的,赵三叔为何主动冒认?”
赵三叔回答说:“赵七年轻不知轻重,开了过分的玩笑,搅了贵寺的清净和法师的清誉,还请法师和众位大师傅见谅。
话说出了口,就收不回去了。大师们听到了都很愤恨,也是常理,责罚也理所当然。赵七还不懂事,以后他会更加勇敢的承担的,今天么我就斗胆替他扛了。”
渡明法师追问到:“赵三叔可还有别的考虑?”
赵三知道法师有所猜测,便也不兜着说话了:“赵七是个很好的青年,他家里双亲都八十几了,已经下不了地做不了活了,他一直尽心奉养。他还有三个年幼的子女和一个痴傻的哥哥,也是全靠他和他妻子来供养。他们家七八张吃饭的嘴,只有他一个男劳动力,他要有个三长两短,那一家子就都要饿肚子的。而且我想着贵寺各位师傅都是得道的出家之人,对于我等不知轻重的草民,不会太过于为难的。”说到这里,赵三却一时愣住了,此时虽然已经穿上了外衣,可身上的那三条鞭痕还在隐隐作痛,他这么说不觉间有些讽刺,只有不做言语了。
普济寺众人听着,也不由得生出怜悯之心,觉得今日之事是有失妥当了。十一等人更是羞愧难当,悔不当初。尤其是十一,他只想维护身边之人,却是又伤害了旁人,造成了自己也不愿看见的场面,难受不已,又觉得是自己对于佛大的领会不深,就更加坚信了皈依之心。
渡明法师又开口道“众生皆苦,唯有爱和慈悲能够渡己又渡人。赵三叔虽然不是我佛门子弟,却能够放下对自身身体发肤的小爱,拿起对他人的大爱,真是让我等出家人羞赧不已。而我寺弟子虽已决心遁入空门,一则犯了嗔戒,二则为了小爱误了大爱,阿弥陀佛,罪过罪过......佛法精深,求缘不易,众弟子今后当更加虔心礼佛,务求今日这等有损梵行之事不再发生。”
普济寺众生听罢,双手合十,齐齐回了一声:“弟子们受教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