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与设计马高工吃了一顿饭,对汪剑涵来说有很多启发,马高工一个六十七岁的铁路建设功勋之人,在人生暮年,依然把自己最后的时光奉献在这群山里,祖国西南边陲,新线建设之中,说起来让人很难理解。
新线建设条件差,生活艰苦,枯燥乏味,并且工作量却很大,如果从赚钱来说,他完全可以在家里做个顾问,不必再在这荒野里奔波;如果是要证明什么,那他从当铁道兵到现在,应该已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历线无数铁路新线建设,并且参与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艰苦的一条新线成昆铁路的建设,有那么多傲人的经历,走到那里都可以引以为荣。
汪剑涵想其实每个人都会有个人不一样的想法,不一样的活法,马高工不需要再证明什么,只是怀着一种对铁路建设的热爱而已。从大的方面来说,他对中国铁路事业有着不一样的感情,有着不一样的奉献精神,也许这正是新的一代铁路建设人最缺乏的东西,也是最实质的内涵所在。
汪剑涵从工作开始,对整个工程建设的了解,也仅局限于施工单位,对整个流程,说实在的,几乎没有什么太多概念。
自与马高工接触后,汪剑涵加强了这一方面的学习,知道像南昆铁路这种国家重点工程,其实从最初的策划到真正的实施,需要很多人走在前面,做不一样的工作,施工反而只是最简单的一部分,但也是最直接的体现。
就拿这西阳沟特大桥来说,纵然最后通车,很多人会觉得施工单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实每一分混凝土里面,还有其它不同岗位,不同职业的人流出的汗水。
每一个重大工程的落成,都会有一批批默默奉献的人付出辛勤的劳作,而汪剑涵作为施工人员,只是那千万人中的一员。
九号墩的基坑基本上与马高工的判断符合,按着马高工的现场方案施工,仅用了三天,一个平整的基坑已成形,工人们花了二三个小时,把垫层打好,接下来的工作就顺理成章了。
此时汪剑涵正在向基坑爬去,走过几次,纵然是近乎笔直的山坡,对汪剑涵来说,也不再费力,因为前些天一个六十七岁的铁路老前辈走在他的前面,爬山涉水,毫不畏缩,而汪剑涵二十岁,正当年,精力体力都是最充沛的时候,走起路来正是足下生风之时,更何况,屁股后面还跟着向妮,一个同样年纪的女孩子,汪剑涵更没有理由退缩,而是一如既住往的向半山坡拼命爬行。
爬了一半,汪剑涵依然停了下来,回首来时之路,荆棘丛生,黄花枯萎,绿草不再,庆幸的是整个工地热火朝天,正是大干工程的好时光。
汪剑涵习惯的点了一根烟,深吸一口,看着走在后面的向妮,嘻笑着说道:“向妮,这几天是不是营养有点好,看你爬起来不如从前了!”
向妮脸色发白的看着不解风情的汪剑涵,走到一边石头上坐下,喘着气说道:“谁营养过盛了,那个女人每个月还没那几天,让你得瑟!”
汪剑涵不解,这向妮说的什么话,竟这么高深,让汪剑涵这个自负聪明的人也理解不过来,看着向妮道:“什么那几天,你心情不好,要不哥给你唱首山歌!”
向妮一看汪剑涵说话的脸很诚肯的样子,知道汪剑涵对女人太缺乏了解,可能是真的不知道自己说的,所以反而心里好受些,如果是其它人,那这样说一定的故意在调侃了。
向妮看着工地悠悠的说道:“等你下辈子做个女人,你就知道了!”
“哦,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会这样说,难道这世上只有做女人难吗?其实做男人也很难的!”
汪剑涵边说,边背起仪器,顺便把向妮扛的脚架甩肩上,哼起了时兴的小调向九号墩基坑爬去。
“妹妹你在后头,哥哥我在前头,爬爬停停,一路荡悠悠!”汪剑涵也说着那电视里头的歌谣,高声的狂唱着,比之以前那腼腆的样子,已经可以说得上有些豪气了。
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秉性,特别是在青春岁月中的年轻人,以前学校学习到的知识,有的可以应用在工作上,有的则与这个社会有很大差别,需要不断的适应,不断的改变,你才能慢慢的把不理想的生活状态变成自己想过的生活。
此时的汪剑涵心态已经好得多了,特别与马高工那一顿饭,吃过之后,思考了很多东西,人其实不一定要有什么过于崇高的目标,只要脚踏实地,心安理得的去做好一样事,其实也是一种生活的快乐!
很快就来到了九号墩基坑,涂安宜已经在一个角落里休息了有好大一会了。
一看汪剑涵哼着小调上来,一脸鄙视的说道:“刚才是你在嚎吧,大白天的,吓得老子毛骨悚然!”
涂安宜说完竟假装浑身发抖的样子,甚是滑稽搞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