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卓破釜沉舟后的一个月里,基建及能源事业部k市办事处的人基本上对y省全身三分之一的国有投资企业进行了覆盖,李卓也是取得了大量的原始数据,接下来他开始着手分析这些数据。
通过这些数据李卓很快就确定了这一类企业的中间标准,于是他开始通过这些标准进行企业筛选,并且在筛选的过程中加入了当地政府财力进行参考。很快李卓就确定了包含k市公司在内的五家企业作为重点营销对象,开始带着杨旎媛重点攻克这五家企业,而公司正是他们取得合作机会的第一家企业。
在取得合作机会以后李卓开始从本级政府财力到公司管理已经经营情况对公司进行了事无巨细的考察并形成了尽职调查报告。在尽职调查结束以后李卓选取了客户的一些设备作为标的物进行售后回租结构搭建,并把含尽职调查在内的项目方案给陆静希发了过去。
两天后他得到了陆静希的答复:“按此方案进行项目报送。”于是李卓按方案发出项目授信流程,虽然流程审批较常规项目要慢,但一切都还算顺利,两周以后授信审批流程结束,也是由于李卓考察的细致,所以中后台并没有让补充问题。接下来的放款审批流程明显比信用审批要快,才一周就完全结束了。
于是,李卓开始打印合同,联系客户签约最终进行放款,这一切都很顺利。在这个项目结束以后其他事业部都知道了基建及能源事业部已经操作政府投资型企业项目了,于是在总公司没有出台政策的情况下开始疯狂地进行客户导入以求占尽先机,整个公司显得异常的热闹。
不过在其他事业部开始疯狂抢客户时基建及能源事业部倒是很安静,因为在公司放款之前陆静希已经给各区域发出了导入客户的通知。此时的基建及能源事业部显得很安静,仿佛无欲无求,不过李卓知道这也仅仅只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平静,因为他知道一旦陆静希想好出路,那么她就一定不会对前期的标的物造假事件进行漠视。
果然,在政府投资型企业陆陆续续开始落地,一切都在李卓的项目框架之下走向常规化的时候,陆静希发出了内部审计通知,要求整个事业部同时协助总公司内审部门进行内部审计。
一时间,基建及能源事业部人心惶惶,先期导入的政府投资型企业项目进展也推迟了下来,其他事业部开始抱怨基建及能源事业部占着茅坑不拉屎。不过对于这一切陆静希仿佛闻所未闻,她开始频繁地关注内部审计的结果,至于业绩方面的事,她并不是很关心。
因为李卓对这些也不在意,所以整个事业部也就只有李卓负责的y省区域业绩呈井喷式的爆发,其他区域业绩则只是维持了陆静希定下的保平稳指标。
这种压抑的气氛在一个月以后消散而去,不过消散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内部审计有了结论,而是因为有人在一款匿名社交上曝光了陆静希父亲受贿的事情,并且同时指出大部分标的物造假的原因是因为商务审核不严格。一时间陆静希,叶维新,杨旎媛以及其他原商务板块的同事成了大家讨论的焦点。
有人开始认为基建及能源事业部在这一刚刚稳定下来的时间又要变天了。所谓的造假是全员造假,而他们始终觉得法不责众,想法陆静希的问题被爆出来则是一个趁势而上的机会,于是他们开始再次把精力投入到项目上去,以求能有良好的根基支撑自己往上爬。
不过,这些人显然都低估了陆静希的强大。在那片帖子发出来以后陆静希基本上就没有在离开过上海,她反而更加频繁地参与到内部审计中来,她知道对于她的情况总公司自会有定论,但不管怎样她都要达成自己挖出腐肉的目标,她不能被藏在暗处的对手误导目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