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以后李卓正在研究怎么参与进政府投资型企业的项目投资中去,初步有了些想法,正想把这些心得跟K市办事处同同事分享,但开会前白华跟他说自己打算辞职而选定的下一家公司正是P公司。
听着白华的话,李卓显得很平静,他知道这是职场并不是江湖,兄弟情谊解决不了所有的事情,于是他把所有关于政府投资型企业交易结构方面的分享全都压了下来。他知道他与蒋竞之间还有一场较量,这场较量会如一段长跑,不单要比拼速度还要比拼耐力,同时还有心智的较量。
当天下午,白华提出了离职申请,李卓扫了扫流程的完整性在附件里写了一句:“请及时做好工作交接”,然后点击了审批通过。白华的离职流程如清风吹拂而来一样,轻轻的来又轻轻地走,没有人问为什么,只是安安静静地配合他。
这些让他多多少少有些失落,他觉得不管怎样自己都是上一年度的优秀员工,他理应获得重视,然而一切都跟他预想的不一样。
两周以后,交接完毕,白华给事业部所有的同事发了告别邮件。除了常规的客套外,他在邮件的最后加了一句“同风起九万里”,收到邮件以后李卓没有点开,只是安安静静地点击了删除键,现在的他并不惧怕所有的别离。
资本是冰冷的,职场也好不到那里去。白华的到来给蒋竞提供了政府投资型企业的准入标准与操作模式,短短一个月时间成交量就剧增,魏衡华失去了Y省区域负责人的职务,取而代之的是白华正式升任Y省总监。
这一切看起来很讽刺,但又很符合逻辑,P公司开始进军政府投资型企业。
李卓知道第三场较量开始了,但他并不惧怕。同时,在白华离开以后基建及能源事业部很多人开始打探有没有机会调到K市办事处来,甚至连叶维新也有些心动。
“你真不考虑内部招聘?”陆静希问道。
“不考虑了。”李卓答复道,他知道现在大家看重的无非就是Y省的业务机会以及他的市场开发能力,但这样的内部招聘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带来人员稳定性问题,所以他决定宁缺毋滥,另谋出路。
在这近三年的不知不觉间,李卓的业务能力,统筹协调能力以及领导能力已经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开始对一些布局有了自己的想法,并且越来越得心应手,甚至在某些方面他已经基本上可以与陆静希平等对话了。
晚上的时候他给薄欢打了个电话。
“最近还好吗?”薄欢问道。
“还好,你呢?”
“也就这个样吧,每天正常上下班。”
“噢,那也挺好的。”李卓说道。
“怎么,有事儿?”薄欢听出了李卓的语言又止。
“我想请你帮个忙。”李卓说道。
“你说。”
“现在K市办事处人手不足,我想邀请你加入我的团队。”李卓说完后又补充了一句:“不过一切都根据你的安排来。”
他知道当初薄欢与他一起获得Y公司ffer但并没有进入Y公司是因为他是家里唯一一个男孩,他有家庭需要照顾。他们是兄弟,李卓并不想让他太为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