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第五清风身上只剩五两多了,连过冬都难。他没想到学费居然这么贵,一时面露难色。不过为了提升生存技能,只能咬牙舍财了。
他给自己留了一两吃饭,拿出四两银钱道:“老员外,打个商量。我这就剩这么多了,您看能不能少收点。我是诚心要学的。”
老员外笑道:“好家伙,你这可比我会做生意,十两给你还到了四两。不过做生意做重要的是诚信,一分银子一分货,你还要不要学。”
第五清风忙点头。
老员外道:“好吧。看你诚心的份上,就教你一套长拳十段锦吧。你仔细学,能学多少看你本事。”
说完之后拉开架势打了一遍。这次却和他以前打的不一样,有快有慢,动若蛟龙,静如处子。之后又慢慢的一招一招拆给他看。
这长拳十段锦招式不多,也不复杂,只是江湖上的大路货。第五清风学武的资质不差,没几天就学会了。
此前他没学过武,在练习的时候出了不少丑。老员外是个诙谐的性子,每次都要大大的讽刺他一番。不过他尊师重道,也不反驳,只是练习的更加努力。
经过这几天的学习两人倒是熟悉了不少。第五清风也得知了老员外姓黄,于是便称他为黄师傅。
这天他打了一遍拳,觉得招式已经纯熟无比了。便对老员外说:“黄师傅,这长拳十段锦我已经学会了,你能不能再教我点别的。”
老员外嬉笑道:“你真的学会了吗?那可恭喜你,武林中又出了一位大高手。”
第五清风知道员外又在讽刺他,只是想不通为什么他练的这么熟了,还被怀疑没学会。这些天一直被讽刺,早就存了一股气,这时不由得便气鼓鼓的。
老员外见他一脸不服气的样子,便道:“觉得自己好了不起吗?来你打我,要是能打到就算我输。”
于是第五清风便抢上前去打他,但眼看就要打到了,员外脚下一缩,就避开了。
第五清风受够了讽刺,一心要打到员外,便使出这些天所学,但却始终差一点。
有时他看到员外在他面前,可打的时候又到了他身后,有时在左边,打的时候却又到了右面。
起初第五清风还以为是什么轻功,可仔细一看,这分明就是十段锦的步法。
他仔细留意,学着员外的纵跃趋退之术果然登时迅捷了许多。
一会儿之后,员外停下说:“这下知道学没学会了吧!”
第五清风羞愧难当,憋红了脸说不出话来。之后员外回堡里去了,他就专心练习步法。
有道是: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胆上如风响,起落似箭躜。打拳要是不配合步法是没什么效果的。
之后几天第五清风又从员外那里学了不少步法,有坐马步、钩马步、钓马步,还有连枝步、仙人步等等。
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打拳的诀窍。
第五清风发现十段锦的奥妙越来越多,光这些诀窍就够他学很长一段时间了,便也不再提新学招式。
两人一教一练,倏忽间已经入冬到了十月。这一日,堡里有人来找员外,说是李公子有请。
第五清风这才知道员外原来是闯王的使者,而不是什么堡里人的亲戚。
原来不久前,李自成攻打潼关被官兵大败,逃入了渭南商洛山中。李公子得到消息后这才赶回来见闯王使者。
双方之间谈了什么,第五清风不知道,只是知道第二天员外就没来,接着几天也没见,后来打听才知道,员外第二天就走了。
之后第五清风也顾不上管员外了,他快吃不上饭了,需要赶紧去找份工作,否则就要吃土了。
几经周折,他托王叔寻了个管账的活计,成为了李公子家的小账房。
李家本来是不缺账房的,是李公子看他孤苦无依,又和闯王使者熟悉,才让他领一份衣食银子。
刚开始的时候,老账房不放心他,慢慢的发现第五清风算账又快又准,才逐渐放手让他管一部分账。
这份工作非常适合他,对他来说太简单了,每天工作之余有大把的时间。
他除了练武,还从李家借了书看。不光加深了他对这个时代的了解,还纠正了此前练习的错字。
就这样过了两个月,第五清风以为再也见不到黄师傅的时候,那个胖胖的身影再次出现在了李家堡。
这次仍然作为闯王的使者,是前来借粮的。
这时已近年底,李自成在收拢败兵后,又有了数千人马,每天人吃马嚼消耗不小。
这一年天时不好,他抢不到粮草,后勤压力很大。他曾向投降官兵的张献忠借粮,但后来发觉张献忠有吞并他的意图,便绝了念头。没奈何只好向从前的意向盟友清风寨求援。
这时红娘子也回来了,因为罗汝才上月投降了,官兵从豫南撤回,鸡公山总寨没了威胁。
夫妻两人商议之后,决定借粮。一来是借此修补前面避而不见的隔阂,二来是想寻求外援,官兵回到河南之后,清风寨压力很大,李自成处在豫陕交界,可以作为外力。
协议达成后,员外并没走,反而是在堡中住下了。
这给了第五清风机会,他要拜师学武。这不是他一时兴起,想要学些强身健体的法子,而是经过慎重考虑要学习真正的武功。
因为他发现这不是他原先以为的明末历史。
他此时身处李家,得到的信息自然比外面的要多。当他知道李家主母红娘子竟然也是个武功高手时,就知道了这个世界不简单。
后来更是知道了黄师傅大名叫黄真,绰号“铁笔铜算盘”,乃是华山派掌门穆老祖师的大弟子。
至于春天时来的冯难敌,绰号“八面威风”,就是黄真的大弟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