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之后两个小伙伴再次见面,自是一番亲热。第五风问他怎么到了这里,袁承志便说了由来。
原来袁承志艺成下山来寻穆人清,哪知穆人清此刻却去了江南筹措军饷,李自成便命李岩接待。
袁崇焕书生掌兵有一种儒将的风范,李岩同样如此,袁承志一见便心生仰慕,有心结交。于是李岩又陪着两人待了几天,直到义军拔营,这才作别。
离了军营,第五风知道袁承志是小说主角,跟着他有好处多多,说不准还能学到铁剑门和金蛇秘笈上的功夫,就算学不到,将来见到师父也好有人讲情。
便央袁承志带着他,袁承志不知第五风是偷跑出来的,还以为他得了黄真的允许,乐得有人作伴。心道:这师侄也太客气了。两人闯荡,总比孤身南下好。
过了黄河进入河南,袁承志有心学李岩,便买了一套书生衣衫打扮上了,第五风也有样学样。
一路上倒是第五风这个师侄在照料师叔。袁承志初入江湖,懂得不多,反而第五风前世在社会上厮混多年,知道许多出门旅行的顾忌。
衣食住行方面第五风都无比周到,真的将袁承志这个没大他几岁的师叔当成了长辈一样伺候。
当然袁承志也投桃报李,没少指点他练功,许多他不清楚或者有疑惑的地方,经袁承志教导,他便豁然开朗。
这段时间第五风勤于练习绳镖,本门的功夫反倒荒废了不少,幸好袁承志不知他的武功进度,要是黄真的话,免不了一顿责骂。
不过在第五风请袁承志指导他修习混元功的手太阴心经时,袁承志却拒绝了,说道:“大师兄授艺自有章法,你不可贪功急进。我可以传你一点拳脚暗器的功夫,内功还是等大师兄教你吧。”
袁承志心道:我身兼三家之长,华山派的功夫自有大师兄教导,金蛇秘笈上所载的武功师父曾说观之无益,唯有木桑道长所授的暗器轻功可以传他。
于是这一路上,袁承志除了指点他拳脚,还传了不少暗器手法和轻功步法。
两人都不是好事的人,因此一路均无事。
等到了江西的时候,第五风已能和袁承志在对练时,打的有来有往。当然这都是袁承志有心想让,否则真要打斗,第五风怕是连三招都撑不过。
过江之后地方富庶,虽然官吏一般的贪污虐民,但众百姓尚堪温饱,比之秦晋饥民的苦况却是如在天堂了。
这日来到赣东玉山,吃过饭后两人到码头去搭船东行,见江边停了一艘大船,第五风问后,说是上饶一个富商包了,到浙江金华去办货的。
第五风便求附载,富商龙德邻同意了。
船老大正要拔篙开航,忽然码头上匆匆奔来一个少年,叫道:“船老大,我有急事要去衢州,请你行个方便多搭我一人。”
只见这人十八九岁年纪,穿一件石青色长衫,头顶青巾上镶着块白玉,衣履精雅,背负包裹,皮色白腻,一张脸白里透红,俊秀异常。
龙德邻也见这少年服饰华贵,人才出众,心生好感,便命船老大放下跳板把他接上船来。
青衫少年上船后,走进中舱与龙德邻、袁承志、第五风见礼,自称姓温名青,因得知母亲病重,是以赶着回去探望。
第五风听他自称温青,便知道这是女主温青青了,不由多看了几眼,心道:果然是个俊秀人物。
只这几眼,已然引得温青青不快,秀眉微蹙,似要发作。
第五风心头一凛,暗道不好,忙自收神。心想:怎么忘了这位姑奶奶可是个杀人不眨眼的主,突然惹得她不快,只怕要遭。
温青青看了一眼背后的包袱,忍住了没发怒,一双秀目却不住向袁承志两人打量,问道:“听袁兄两位的口音好似不是本地人?”
袁承志道:“小弟原籍广东,从小在陕西居住,江南还是生平第一次来。这位是我的侄子,陕西本地人。”
温青青又问道:“袁兄你们去浙江有何贵干?”
袁承志道:“是去探访一个朋友。”
正说到这里,忽然两艘小船运橹如飞从坐船两旁抢了过去。
温青青眼睛盯着小船,直望着两船转了一个弯被前面的山崖挡住这才不看。一时到忘了再盘问两人。
吃中饭时,龙德邻很是好客邀请三人同吃。这餐到也丰盛,鸡鱼蔬菜都有,比路上两人吃的要好得多。
袁承志和第五风吃了三大碗,菜也吃了不少。
温青青却只吃一碗,甚是秀气文雅。
第五风也不提醒袁承志此人是个女的,怕会扰乱两人的缘分。
刚吃过饭又有两艘小船抢过船旁。到了傍晚船在一个市镇边停泊了。
袁承志见江南山温水软,景色秀丽与华山的雄奇险峻全然不同,一路上从不肯错过了游览的机缘。
因此第五风也跟着看了不少风景,当然此时不比后世,服务周到,开发完善,但却有一种原生态的美在其中。
上岸后游玩后,两人喝了几杯酒,买了几斤枇杷,这才回船。到了船上,其他人都睡了,两人便解衣就寝。
睡到中夜,忽听远处隐隐有唿哨之声,袁承志登时醒转,想起师父所说江湖上的种种变故情状,料知有事,悄悄在被中穿了衣服,然后叫醒了第五风。
第五风内功不及袁承志,没听到声响,被叫醒后就知道发生何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