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离开宝庆,离大结局也越来越近。
李云亮虽心有不舍,但有时候相见不如怀念,来宝庆时日虽短,各种疑难杂症很多却是随手而愈,但懂感恩者寥寥,不知又有几何?
可以他处十年不愈习以为常,但只喜你处针入病愈而永不复发!可能吗?
对小刚循循诱导,有机会就掏心掏肺,因不能日日伴身边教导而愧。可慢慢发现,原来可爱的小刚已经不见,好大喜功,口是心非,只为小事而喜,只为某方某术而求。
却不知,基础不固,常识不知,何以达变?何以变通?何以真正治病救人?
也许,我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以后,可能再难有相见之机。
也许,心返清明,懂得在学习中,一字也是恩,一言值千金;以后,大爱随心,理明道通,术随心生...
李云亮甩了甩头,看着那可怜的收藏人数,可怜的点赞数据,看着小刚看起来嘴上口吐莲花却私底下对他人描述,认为自己好技术保留。
好技术?
十年磨一剑,功到宝器见。何为好?适用才是,知常达变、融会贯通,是一下子就可以达到的吗?
随缘吧!
李云亮想了想,接着对小刚讲解了关于针灸最基础的小知识,包括如针法之本质、脐八卦针常见误区,学习中医最起码的要求等。
针法之本质
1、把自己放空,把手交给针把针交给气,气随机走,机在空中。
2、身不疑乎手,手不疑乎心,心不疑乎气,气不疑乎机,机之动,不离其空。
3、针法不在于针而在于手;手法不在于手而在于心;心法不在于心而在于空;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
或换一个角度,把针灸的全过程解读为:一根针的修行。
你看,这根针,有生命,有灵性,有呼吸,有微微的律动;此针借助我手、我心,达成自我的修行。所以,我对手中这根针,心存敬畏--此段源自于贺先生,于大家共勉之。
A、不要盲目下针,要胸有成竹再下针。
初学尽量不要多针,否则,有效无效均难以总结。
B、临证,先问自己:
对病人的病情熟悉了没有?我对我准备下手的治疗心中有没有数?如下手后,病情没有好转,我有没有应对措施?如病情好转,下一步怎么办?
C、即便某位病人,某种疾病,我们无能为力,但我们仍然还可以给病人这些:
1、我这个医生不行,不一定别的医生不行;你这个病现在不好处理,不一定以后不好处理。
2、信念,坚强的信念,永不放弃的信念。
3、爱,有时候,这些比药物,比任何治疗更有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我们不能帮助的病人!学习也是如此。
脐八卦针常见误区
误区一:胶泥于一方一病,忘记了易理之变,脐八卦针之法无定法。圆通活法,要善于变通。如一患者,处方需要针扎艮位,可偏-偏他的肚脐艮位,有一个小小的脐疝,属于禁针之列。见其左掌艮位,有一於络,遂改在此处放血。也可以用大无外的概念。
误区二:重证不重象。辨象构象,乃脐八卦针下针方便之门。若按照传统中医的理念,四诊合参,病史、病程、病因、病性、病位,方可得出病机、病势。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均在于抓病机也。病机同则治同,病机异则治异。而构象的话,病史、病程、病因、病性、病位,病机,病势,任其一,均可构象。望闻问切,任其一,均可构象。有象就可下针,看病治疗,不问寒热虚实,以象为点,以效为师。
误区三:重病不重人。中医治人,强调的是一个整体观。我们不能忽略了他的病,也不能不顾护好他这个人。整体和局部的统一才是正道。要把非常道回归于常道。
误区四:重近期不重远期。追求即时疗效是没有错的,但远期疗效也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曾以水火既济治疗一多年的失眠多梦患者,给她定的是每天一次,10次一疗程。连续使用了6次也没有效果,我反反复复的去想,去揣,都认为应该坚持,第7次治疗后,她的睡眠就好起来了。法无定法,要变也要守啊。
误区五:重多针,不重单针。针数越少,套用的全息越多,治疗的疗效越好,才是水平越高的。
误区六:重扎,不重扎前扎后。扎前的诊断构象沟通,扎后的调气,都是上医治神的重要内容。神本无方,气本无体,藏于密者谓之神,充乎虚者谓之气。
误区七:重治疗不重摄生。习性造病,治未病,才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只要人间无疾病,哪怕架上药生霉。
按传统中医的理念,四诊合参,病史、病程、病因、病性、病位,方可得出病机、病势。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均在于抓病机也。病机同则治同,病机异则治异。而构象,病史、病程、病因、病性、病位,病机,病势,均可构象。望闻问切,均可构象。有象就可下针。
学习中医最起码的要求
孝顺、感恩、诚信、饮水思源、厚德载物--学习脐八卦针需具备的品性
爱心、静心、信心、宁静博爱、上善若水--学会脐八卦针需具备的心境
首先治疗的人是脐八卦针操作者自身,对操作者心境、人生观、价值观的升华,其次才是他所面对的患者。
宁静博爱、上善若水、饮水思源、厚德载物,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脐八卦针操作者必须有一颗宁静的心、博爱之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