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汉朝的国道
等景朗啰啰嗦嗦的把自己收拾利落,走出院门时,唐宽已经和驿丞聊了好一会了。见景朗一行人已经准备妥当,才和驿丞礼貌告别,车队慢慢的走进丛林中的驰道里。
驰道起于秦代,其实就是当时的国道或者兵道。秦规定驰道宽五十步,汉代亦沿袭秦制,也就是在五十到六十米之间的样子,这已经很恐怖了,放到后世都可以收拾一下起降飞机了。难道他们长期在驰道上阅兵?
当然这个标准是指秦代关中平原和通往原来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之地的驰道,蜀中是山区,肯定没有力量也没有必要修筑那么宽的道路,如今马队走的驰道就只有九米多宽,遇到山路狭窄的地方也就三五米的样子。
再加上平原地区每隔五里就有一座邮驿供行人饮水休息,十里就有亭长值守示警乡里,通衢大道上更有驿站传舍。这些驰道和驿站保证了农业社会最起码的政令通畅,同时也极大的方便了军队的调动,及时镇压国内造反和抵御外敌入侵、
原本修筑驰道时,铺路的泥土必须蒸过再夯实,以便道路上不会长出植物,破坏路面,不过时间永远是建筑的敌人,再加上多年战乱,官方没有精力和财力在市政工程上投入,自然唐宽一路上见到的是深深的车辙和凹凸不平的路面,路面中间东一丛西一丛的草丛努力的生长着,这条从汉中通往蓉城的道路应该是秦时留下的驰道余迹。
道路两旁就是浓密的森林,即使是阳光灿烂的夏日里,稍远的林木间依然黑黝黝的看不清晰。树木和各种杂草灌木把长长的枝丫争相伸进道路的中间,唐山不停的用手中的长剑砍掉快要扇到脸上的枝丫。他已经因为自己的恍惚,被路旁的枝丫扇在脸上好几下了,现在右脸上还有一道血痕,那是前边一个懒鬼抓住树枝后没有及时砍掉,反而松手放开后造成的误伤,被打懵了的唐山当时就把腰后的强弩扯了出来,以为遇到了山贼袭击。
道路两旁的远处树枝间,间或从树叶间冒出一道绿色的人影冲着车队中间的姜义城比划两个手势,然后又从树冠之间象猴子一样跳跃着,抓住粗大的藤蔓几下就消失在树叶丛中,那是斥候在车队周围游走警戒。
斥候身上穿着的是唐宽看上去还比较简陋的迷彩装。织坊在棉麻制的紧身服上缝制了很多深浅不一的黄绿颜色麻布头,专门供给斥候使用,极大的提高了斥候的隐藏水准。只是后腰上那黑色的军锹铲面,让唐宽觉得好笑,没有油漆,铁制品只能保持原本的金属色泽,不过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大多时候唐宽见到的军锹都有一层泥浆干透后混着草叶的外壳。
周围山谷间送来一阵阵松涛,风从胸口胯下吹过,让人十分的惬意,在马背上摇晃着都快把瞌睡摇出来了。比如景俊年这会就非常愉悦的在宽阔的道路上飞驰,一匹黄骠马驼着他就象驼着一捆稻草一样在驰道上肆意的来回奔跑,景朗小小的身子在马背上随着马儿的步伐上下起伏着。蜀中川马矮小,拙于奔走长于负重,蜀中长大的娃娃难得见到高大的河西马,现在有机会骑乘自然兴奋异常。
景家的部曲老兵吓得拍马紧跟在景朗身旁,时刻准备着一旦小公子跌下马背好一手把他捞起来。被风吹起来的马车帘子下,露出景璐吓得发白的小脸,一只手抓住车篷檐子,另一只手紧紧的拽住奶娘的衣袖,想要叫小弟赶快停下来,又怕吓着马儿他害他跌倒。
给姜义城说了一声,只见老姜曲起尾指放进口中,响亮的打了一个呼哨,正在疯狂奔跑的黄骠马慢慢的停下了蹄步,不满的摇了摇头上的鬃毛,转头漫步走回了队伍里。这个时候景家上下才松了一口气,景璐待马车走到正在笑呵呵自吹自擂的景朗旁边时,伸出雪白的手臂,狠狠的掐了景朗一把,只见小景同学的脸都扭曲了,可想有多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