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看到诡雷战术之后,觉得特别适合八路军的游击战术,于是让特战队员下放到各个连队,指导他们怎么布置诡雷,之后战士们每隔三五天就出动一次,每次都小有收获,独立团的日子也过得充裕很多,不说别的,就说重机枪,就足有十几挺,轻机枪也有三十多挺,还有在鬼子炮楼里面缴获的掷弹筒等等,可以说一时间算是兵强马壮。
时间转眼间来到了1942年,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多次发动“大扫荡“,都被八路军战士屡次避开日军扫荡的锋芒,转到敌后,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进入5月份后,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冈村宁次策划了针对晋东南地区的大扫荡,目标就是八路军总部和第129师部队。敌人布置了三道封锁线,冈村宁次更是要求日本第一军好好研究八路军战法,革新自己的战术,制定出针对性强的作战计划,并实施抵近靠前指挥。日本人实行的三光政策让根据地损失惨重,最终八路军决定掩护根据地的乡亲们转移,保存有生力量。
这一次独立团面临的师更严峻的考验,正面敌人除一个联队的小鬼子之外,还有伪军的一个师的兵力,面对这种情况,李云龙决心从正面突围,没想到敌人早就针对独立团的战斗思想有了准备,严防死守。虽然团长李云龙命令各营各连以连排为单位向敌人实施反突击,可是最终因为敌人的兵力众多,独立团各部队以寡敌众,伤亡惨重。
王梁带着警卫排以及特战队跟随团部一起行动,可是因为日军在飞机配合下采取的师多梯队,多层次、大纵深的部署下进行“拉网”,逐步搜索前进,独立团辗转迂回的空间变得很小,团部只能依托有利地形进行战斗。好在之前各个单位都跟随特战队学习了一些特种作战技巧,布置诡雷,冷枪冷炮等等,一时间敌人还没有追上独立团的脚步。
经过紧张迅速的行动,独立团根据地大部分百姓都已经转移出去了。
这一天独立团在一片树林里面,正准备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却被敌人重兵追了上来。团长命令全团发起攻击,准备正面突围,团部跟特战队、骑兵连、一营掩护,王梁知道这一次肯定伤亡惨重,因为敌人还有一个骑兵联队在后面,两条腿师跑不赢的,只能是待会战斗打起来,小心掩护团部行动。个人的力量太小了,在正面战场特战队不能发挥实力。
王梁不准备束手待毙,而是准备采取特种作战的思路进行战斗。这一年王梁的特战队跟随总部的日本翻译学习了很多日语,要是伪装成日军或是伪军的话,就能很好的避开敌人的包围圈,冲出去。不过首先要有足够的日本军装或是伪军军服。
现在就看这场战斗能不能缴获足够的军服了,不过看到战斗情形,独立团要是想要冲到敌人近前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王梁只能拼命想着敌人设计,重点压制敌人的重机枪和掷弹筒,减轻部队的压力。
惨烈的战斗打响之后,骑兵连首先向敌人进行冲锋,其他部队也是分散突击,最终大部分的部队突破敌人第一封锁线,伤员也跟着撤离,这个时候敌人也发起了进攻,骑兵连对于日军的步兵杀伤力很大,所以日军调遣骑兵联队进行攻击,王梁和李云龙因为距离较远帮不上什么忙,只能祈祷骑兵连能突出重围,不被小鬼子骑兵追上。
李云龙操作这重机枪进行攻击,王梁这是要求特战队和警卫排抓紧时间在阵地上准备布置诡雷,一会撤退的时候,都挂上弦,敌人若果追上来,肯定要受伤不清,要是排雷的话,肯定会耽误追击时间,能有效的帮助部队进行转移。
正在这个时候,团长的弹药手被敌人打死了,团长呼喊着来一个弹药手,我要一个弹药手,王梁刚刚解决了一个鬼子重机枪,正要过去帮团长的时候,政委赵刚过来了,给重机枪供上弹链之后,跟李云龙说道:“老李,大部分都撤出去了,咱们也撤吧。”
李云龙不舍的对着赵刚说道:“撤,那我们的重机枪怎么办,反扫荡至今,重火力可没多少了。”
赵刚说道:“毁了它,不能留给敌人。”
李云龙说:“多好的重机枪,我舍不得他它。”
赵刚说道:“只要部队在,只要特战队在,枪不是有的是吗,别说是重机枪,就是重炮我们就能从敌人那缴获。走,快撤,快!”说着就拉着李云龙向阵地后面撤去,警卫排跟着,而我们特战队则是留下来殿后,将布置好的诡雷挂弦,阻挡敌人的进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