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吏们拉着绑了红绸子的量地绳子,重新丈量,圈出来一亩地,里长,乡老,县令主簿,县尉带着衙役们开始进入里面掰玉米,等到玉米都收完了,李实站在旁边看着称重。
田遂等人虽然不知道具体的产量,看着眼前的玉米堆,却都知道哪怕不是五担,可是脱粒之后,应该也有四担多,毕竟这么一堆呢。
李实看了一会,就询问王昌博玉米怎么脱粒,王昌博按照刚才王梁的做法做了示范。李实见状拦住他,转而让书吏们称出几斤来,让衙役们进行作业,称重,最后发现一亩地大概有六担收获。
李实看着眼前的玉米山,顿时抱着一包玉米坐在地里哭了,嘴里还说着:“祥瑞,这时祥瑞啊,这么好的东西,怎么早没有发现呢。”
其他人看着算出来的产量,拿着玉米在一旁热泪盈眶,毕竟有这样的作物,全家吃饱饭不是问题了。
李实还有些不敢相信的指着另外一块地,说道:“再量出一亩地来,我们接着看产出,要是都是如此的话,说什么也要让凤县的百姓都种上这种作物才行。”
那些里长,乡老,都是老庄稼把式,知道土地好坏,王家村的土地大部分都是山地,期间夹杂着一些沙子,石块,一看知道不是好地。不过都没多说什么,反而是来到另外一块地进行称重。
对于李实的表现,王昌博有些不屑,玉米这东西的产量才五担多,土豆跟红薯的产量之前测量不准,可是也足足有七八担之多,那还是在山地上不管不顾才有的产量,这村里人知道是好作物精细照料,想来应该有个十几担的产量的,要是他们知道,还不了的抽了过去。
李实可不知道王昌博这个老实人居然如此腹议自己,看着眼前的收成,他可是高兴的不行不行的。
穆念慈倒是对于王梁从那得来的种子有些好奇,不过一直不敢询问,今日看到山上的收获,总算是憋不住了,问道:“相公,你是从何处得到这些种子的?我们一路上可没有携带任何种子杂物的。”
王梁笑着说道:“还不到时候告诉你,现在先保密,等到了你该知道的时候,你自然会知道的。”
时光匆匆过去,来到了宝庆三年,乾坤山庄现在在汉中也算是知名度很高,不仅仅是因为乾坤山庄有能高产的作物,更有全汉中最大的民团,足有两千多人。经过几年的发展,一开始跟着王梁习武的人越来越多,后来更是凤县附近的百姓大部分都跟着学了三招两式。这些年蒙古经常从大散关进入汉中,有王梁在前面顶着,总算是没有遭受兵灾,所以百姓们全都自发的组建团练。
王家村早已不是原先的模样,一开始王家村只是在自己村庄外面修建了围墙,后来更是在大道上面修建了一座城池出来,大道两边就是田地,山上则是住宅。往来的商旅傍晚的时候都选择在这里过夜,王家村一下子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之地。王家村的村民不想被人盘剥,于是自发的组建了一支团练,结果被周围的村民效仿,各村都有自己的民兵,小股土匪自行解决,要是碰到大股土匪或是乱兵,则进入王家村避难,利用城防攻势,可以有效抵挡兵乱的影响。
这年二月,成吉思汗在发兵攻打西夏,派人送了两块金牌到南宋四川制置司,胁迫南宋臣服蒙古。
1227年二月八日,蒙古遣兵打着灭金、夏的旗号,攻破阶州(今甘肃武都),围攻西和州(今甘肃西和),劫掠财物。宋军在确认这支突如其来的军队确系蒙古军后,受制于不得擅启边衅的命令,不敢与战,坐视蒙古军攻下阶州,包围西和州。之后,蒙古军在进攻阶州将利县时前锋稍稍退却,驻守仙人关的南宋沔州都统程信误以为前方获胜,又急于解西和之围,遂轻率出击,被蒙古军大败于兰皋,南宋西边良将麻仲、马翼、王平皆战死。
蜀帅四川制置使郑损在得到败报后大骇,不顾利州戎帅赵彦呐的反对,轻率地作出了放弃关外五州,不顾“蜀以三关为门户,五州为藩篱”(三关:七方关、仙人关、武休关。五州:阶州、成州、西和州、凤州、天水军)的决定。实际上,当时五州之中只有阶州被蒙古军攻破,西和州、成州、天水军都在坚守,凤州本未遭敌,只因郑损的错误命令,成州、天水军弃守,境内惨遭蹂躏。唯独西和州在利州副都统何进的坚守下,一直坚持战斗。
二月中旬,王梁收到了李实发来的求援信,蒙古兵正在凤州附近劫掠,希望王梁看在百姓的份上,出手相助。王梁对此义不容辞,不过还是召集王家村的众人商议,毕竟这救人就有可能有死伤,自己现在还无权要求他们怎么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