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排一个同事去北京学习治疗鼻炎的针灸技术,听他说这种针法一针就能治愈鼻炎的可能性很大,我瞬间来了兴趣,赶紧详细找资料,只是进针的操作有技术性,比较难以掌握,便附于此处做个参考。
以针灸治疗鼻部疾病古代早有记载,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确有效。单靠“迎香、四白、印堂、上星、太阳”等穴位虽能起到较好的通气作用,但维持时间较短。
针刺“蝶腭神经节”就是在20世纪60年代现年97岁的李新吾教授按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及方法用于治疗鼻病所发现的新穴位之一,并定名为“新吾穴”。
李老曾发表名为“治疗鼻炎新法一针刺蝶腭神经节的初步总结”远期疗效达2年以上者慢性鼻炎为90%,变应性鼻炎为704%,慢性化脓性鼻窦炎为52.4%),同年该文已在国外杂志上刊出。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各种鼻病效果虽好,但由于其解剖位置复杂,进针深,看不见,摸不着,如不能准确刺中,效果肯定就不好。因此本篇着重介绍针刺蝶腭神经节穴位与解剖的关系,分折其作用机制。
数十年来l李老已用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了15万余人次,获得了不少经验及意外收获,发挥了一穴多用的效应,故而重新将内容加以补充、修改,以便对此技法感兴趣的同仁们,使这个损伤小、痛苦少、省钱、省时、治愈率高且效果持久的穴位,能更多、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虽然在面颊部皮面取穴,却不同于一般针灸的手法,必须在进针后不偏不倚地通过固定的狭窄骨间隙,直接刺向头颅深部约55的蝶腭神经节体上(真正的新吾穴所在地)。刺中了,患者会感觉面部发麻或放电祥感觉,鼻通气可立即改善,这样才能取得较为满意及持久的疗效。是否刺中蝶腭神经节是鼻部病变治愈与否的关键。所以,将针刺与鼻部有关解剖重新复习,绝对有助于提高针刺技术的准确性
一、蝶腭神经节的位置
蝶腭神经节左右各一,位于颜面两侧深部恰似镰刀形的裂缝中,此处称为置网裂。裂缝前方为上领骨的后外侧缘,后方为蝶骨翼突,内侧面为腭骨垂直部,联缝的中央偏上最宽处为3左右,称翼腭窝。膨大成球的蝶腭神经节正好就处在此窝内。离的内上方与蝶骨联合,并形成一小孔,称蝶腭孔,通向鼻腔。窝的下部则形成细小的翼腭管,翼腭裂的外侧面没有骨质包绕,但其表面有粗厚的咀嚼肌群,由内而外的层次是翼内肌、翼外肌、颞肌和嚼肌(特别是肌健附着的地方,对针刺形成一定的阻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