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天下苍生救水火,英雄好汉留清名。今生报国战身亡,明日世间史书记。自古忠义何时了,一代豪杰多少事。说来回头看一般,尽在大唐黄楼梦。
大千世界,滚滚红尘,人生皆梦,梦幻泡影。?
情天情海,几许情深,问世情物,何处情果。?
人生如雾亦如梦,情若朝露去匆匆。人生如雾亦如梦,缘生缘灭还自在。
似乎这首七言绝句已道尽了人生至极,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却问人世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自古君王皆薄幸,最是无情帝王家。江山美人,为二者之选只能取其一。若去江山于不顾,便等于是把自己身上的一块肥肉割舍而去,白白拱手相让于他人品食,暂且不提先祖基业将毁于一旦,甚至还漏下这“昏庸”二字万世皆传,岂不哀之悲之。若以美人于弃之,即便是能隐盖上了自己那不堪回首的陈年往事的罪过,终究也都换来了这万里江山,还是在自己这眼皮底下,那又将当何为?连自己的心中挚爱都难以保全!拿美人之血来祭江山之典,试问有多少君王为江山几愁,舍美人而成之江山,留美人而败之江山,无论几番情意,重重情关,或生死离别两茫茫,又或一阴一阳隔相间。视江山,视美人,君王之梦休着甚。
世人皆赞道:“丰功伟绩照大唐,遥知十御楚康王。普天同庆连三月,黄玉楼下碧仙城。”
楚康王乃何许人也?几乎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娓娓事迹流传百世,千秋歌颂,竟楚康王彪炳史册,方引出一段故事来。
自隋末天下群雄并起,公元六一七年唐国公李渊发动晋阳兵变,次年在长安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大唐,逐步歼灭各地割据势力的十八路反王,统一全国。世称唐高祖。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之后武则天一度以周代唐。至神龙元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发动兵变,逼迫女帝武则天退位,中宗李显终得以如愿复辟,恢复大唐国号,史称“神龙事件”。
虽已复唐,但唐中宗李显昏庸无能,大权操于韦后之手。于景龙四年,韦后鸩杀夫君,企图效法武则天,成为史上第二位女帝。而在同年李隆基如潜龙出海,毅然发动武变,将韦后及其羽派一网打尽,扶持君父李旦恢复皇位。延和元年,唐睿宗李旦让出皇位,子李隆基受禅登龙,是为唐明皇。而此时朝政却把持在武则天之女,李隆基的嫡亲姑母太平公主手中,于先天二年七月三日,李隆基获悉太平集团将于次日发动谋变,于是抢先下手率兵诛杀太平公主,一举歼灭了太平集团。至此,国势稳定,李隆基大权在握,改元开元,开始长达了二十九年的开元之治,史称开元盛世。此时的大唐政治清明,经济富庶,国力鼎盛,万方来朝。?
暂且不提这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有多彩繁华风光,朝政背后不知出现过多少荒缪之事已无人知晓。却言道,那《阅唐神迹》一书就曾有一段史志记载说明了玄宗时期的一切历经事迹,似乎冥冥之中自有着了天意的安排,皆其诗端判有云,曰:“当年姜公封神台,众仙齐聚凌霄殿。各司其职造万民,功德圆满皆欢喜。过去几番春秋日,周秦汉晋隋纷唐。只因太皇罪滔天,降龙武后待严惩。李唐天下遍周折,明皇登基泽四海。一时大权恐无握,寥寥血洗安开元。上帝早闻君心戮,天理难容算不清。精心策划兵将助,此后安史大局知。”
话说。大唐景云元年十一月初十半夜,在宋州睢阳郡宋城戴家镇宋国公府内,突然从天际间射出一道闪耀刺眼的光芒,正朝着宋国公戴耀尊夫人陈映腹中而去,只听一声巨响......
“啊”原来是梦!陈映一身冷汗的从梦中惊醒,一只柔润的芊芊玉手轻轻地抚摸着她腹中的胎儿,心想道:“我的孩儿呀,你可把娘亲吓坏了!”戴耀睡着正浓,昏昏沉沉的仿佛在梦里正享受着他的千秋大业,这时从耳边迷迷糊糊地听到他夫人一丝的惊叫声,银铃般的清脆,脑子一震,瞪眼一亮,连忙起身惊问,道:“夫人,没事罢!”
还未待精神恍过,陈映忽有感身体难受,汗流涔涔,恐孩儿马上就要降临到了这个世间来。戴耀见陈映脸色如此憔悴不堪,心忙意慌地连问他夫人,道:“夫人,你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此时间的陈映已无半点嘴上的功夫再去说话,一脸痛不欲生的模样,如同整个人正准备上了一趟刀山火海似的,撕心裂肺,紧咬着牙对着她的夫君说道:“老爷......快......我要临盆了......”戴耀一听到夫人说要临盆,心急如焚地忙下了榻,大声呼唤着:“来人呐!来人呐!”就在那戴耀手忙脚乱而慌里慌张的穿上了衣服过后,不一刹那的工夫,总管们、管事的姑姑们、下人们只见纷纷的而赶来,匆匆地问道:“老爷,有何吩咐?”
戴耀慌慌的对王大总管急命道:“快!去请张太医,风婆婆,吕先生来。”又转头向着其他总管、管事的姑姑们,还有众下人声震大威而叫道:“愣在这里做甚么,还不快去准备!”仅见此时的宋国公府内一下子轰动成了全府上下似蚂蚁搬家一般来回来往一片混乱,偌大的府邸既好像把整个宋城翻了个底朝天,很快就要惊动去了全国各地去了。
临盆是一件天大的事情,或许也可以这么的回答说是天大的喜事。在《诸病源候论.妇人将产病诸侯》中就曾有记载的说明了:“妇人产,有坐有卧”,而在作为一位妇人,在对于一位妇人的首选,最常见的自然还是这坐姿,在坐姿的情形之下,也是孕妇最推崇的“竖式分娩”的方式,所谓的这“竖式分娩”的姿势甚有多种,花样缭乱,有“立”、“蹲”、“跪”、“坐”等姿势临产。然而在按照这听天由命的原理上的问题来说,这竖式分娩的优势自然是远远胜过于这卧式分娩的比较的,相对而言可以胜算大了很多,不过这也是有那么一点科学的依据的,这便是说到受了这地球的引力作用的根源了,总之这竖式分娩在原则的范围上的确是更容易生产些,大大减少了难产的几率。
虽然这竖式分娩确实是减少了难产的比例,但这孕妇也是否会减少了几分疼痛呢?两个字:“未然”!“坐产者须正坐,傍人扶抱肋腰。”由此可见,这临盆的规矩还挺复杂了些的,不仅如此,有时坐产这是作为一位妇人增加起了几分疼痛,也是妇人最无法承受的痛的。在孕妇分娩的整个过程中,又即宋时的一位医者杨康侯在《十产论》中就曾记载道:“儿将欲生,其母疲倦,久坐椅褥,抵其生路”。在这个时候,就要让孕妇采取站立的姿势:“须用手巾一条,拴系高处,令母用手攀之”,然后,“轻轻屈足作坐状,产户舒张,儿即生下”。看着这无比煎熬着疼痛又讲究的场面,所以而言之,临盆确实可以说是作为一位母亲的一个伟大的事业的创造,但在这一个伟大的事业的可怕之处又常被人称之为“过鬼门关”,就通过在对于这或保大人,又或保肚子里的娃这个问题上来看,就是一个可怕的来临,这也的确是比任何一种人生遇上的可怕都几乎带着“更”的险字把它显示着很彻底了出来,生死攸关,命悬一线,血光之灾,这严重的主要关键词已经似乎可以完全地足足的出现,是占据在了这阎王爷的手中,只能也只有凭着那阎王爷的权力才能来作这个决定,甚至有时候阎王爷为你开了玩笑,给了你一个连你都无法也不能抗拒,更是没得选的选择。这“保大”或“保小”的问题就是这没法明确的选择,任凭是哪个人都无从得选的,也是真的不由自主,只能二选其一的,甚至有时候阎王爷想要哪个人一尸两命,还真得一尸两命,大跟小的都没能保住,导致一场悲剧的上演,这便是这俗话说的:“儿奔生,娘奔死”,母子见面,正还犹如去了那阎王殿上前走了那么一遭再回来似的。
在这女人生娃的情况之下,不得不说就是最危险的忠告,喜或悲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发生,如那血栓、大出血、难产、胎位不正、胎儿身子太大、又是那产道太窄、产妇身体太弱或产妇忍受不了剧烈而漫长的疼痛等等原因,都可能奄奄一息,然而最忌讳的就是这难产的现象出现,这就是说到了保大还是保小的现状,就是那么的不堪这一击的现实。
在这现实中的一切,孕妇难产在一位活生生的妇人就是一件最难接受的事实,即使稳婆再高明,也是无计可施,如果不做出了决定来,产后血崩,便是这甚么也都没了,在女人生育的整一个流程而下的面前,这生命就相当于是一个女人一生最大的赌注,也差不多可以定义成是苍天给一个女人最危险的考验,女人赌的是自己能不能,而考则就由老天来安排,还有执行成与不成,听天由命,生命也确实是在对于作为一个女人的眼里,那就如同是这第一大坎,出生为人,结婚成为女人,生育成为了母亲的第一大坎。总而言之,临盆就是妇人一生中最极限的挑战了。
“哇哇......呱呱......”几声嚎啕大哭,震动了附邻百家。
“生了,生了,恭喜爷,是个小公子!”风婆婆喜出望外地从卧内走出来,向戴耀贺喜。戴耀一听,如获至宝一般,急张拘诸的心也总算是安了下来,忙问风婆婆道:“母子可平安?”风婆婆喜眉笑眼地道:“母子平安,请爷放心。”戴耀作揖喜道:“辛苦婆婆了。”风婆婆一脸喜庆,忙作揖还礼道:“爷,快别说这话,奴家只是尽了微薄之力而已。”戴耀听了此话,不尽感激,为了感谢风婆婆这些年的恩情,戴耀再次作揖以表致谢风婆婆。风婆婆又忙作揖还礼道:“爷,快别客气。”戴耀见风婆婆已经疲惫不堪,忙命人送风婆婆下去休息。?
几声低回轻柔的几声“老爷”尽连成了一片正好比那娓娓动听的出谷黄莺那般娇滴,在那刚出生的婴儿哇哇大哭而下隐现,着实令人几分陶醉不已。戴耀看上去总是一脸宛若春风的模样,还很年轻力壮,朝气蓬勃,未显苍老,正当那三十而立年华,实龄其实已约接近四十有五,但全身如下却依然散发着青春无限之豪状,显现而出了无比的活力奔放,真实为精神焕发,神采飞扬,风度翩翩仪堂堂,丰神俊朗气勃勃,正当气宇轩昂,临风玉树,然如在他那凤表龙姿之下,又似乎隐藏着一股势不可挡的气魄,雄姿飒爽,贯吞山河,更瞧得他那双锋尖而犀利的眼睛,目有二瞳孔而异于常人,远程万里之途志所不及,再稍观一二他那迈迈如风的步伐,只要一位陌生人在此,心中无不说他更像一位威武不屈之君王的。戴耀背手在后,正朝着他那卧内的方向而前来,大喜若狂之心恐是已经迫不及待得想上前一看他那位刚出生的小公子了。方生下那孩子的陈映一身白色的里衣,已经精神抖擞地坐在那榻上轻轻的抱着她那极醉心的宝贝爱子,一边微微而摇晃着在她怀中那娇嫩弱小的小宠儿正安抚着,一边柔声软语地对着她那孩儿说:“别怕,别怕,有娘亲在,娘亲保护你哈......”一番慈母那无微不至的爱就是在这一片透明而光亮的细节当中就这般浅浅细入的产生了,可能那陈映适才诞下他的小公子,脸色略显得有些苍白憔悴了些,但在这彼彼之下,也依旧抹不去她那一貌倾城而般般入画之容颜,一样是不减当年,还是那样清新脱俗,美丽动人,完全遮盖不住她那秀色可餐的美,虽已是半老徐娘,但在容貌秀丽,一双眼睛灵活之极而下,宛如花信年华一般,姿色诱人,明艳而不可方物,真楚楚可媲美仙女,艳色绝世。
这是温情脉脉的一个称呼“老爷”,在戴耀的耳边缓缓地闪过,听起来甚是舒畅称心,又十分地迷人至极,好生叫人着实的疼惜。一句“夫人还是早点歇息罢,别太操之于劳累了!”戴耀很温和,对他的夫人很温馨地说道。陈映出水盈盈的一双大眼,看了一下戴耀,莞尔一笑,简直嫣然无方,只见而道:“吕先生来了吗?孩子取什么名好?”戴耀整了整衣装,方坐了下那榻上,既瞧上了一瞧那孩子,喜眉笑眼地道:“夫人,这孩子生得像你!”在他们夫妻二人的这一片相濡以沫的你呢我喃的情景下,真应了那《诗经.国风.郑风.女曰鸡鸣》中的一句话“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正是这如此羡慕之佳境。就在这不知不觉之间,那孩子似乎显得有了些悟性,这爱情中的美妙世界,这感情中奢侈的真理,既是如何的惊奇,想必也只有这轰轰烈烈的曾经,这地久天长的永远,或许才会够明白。看着父母这番恩爱,那孩子渐渐地平息在了一片沉迷的梦乡里,不再哭泣,就这般平息了入睡着,尽是那么的奇妙,也是多么的自然而然,美好而显得美丽无暇,自在,很平凡,是多么的其然......
顿时,从京城皇宫大院中的太医署的张太医,接到了王大总管身边的长随班源的信息说国夫人临盆在即,请张太医速速前去。于是张太医便随着班源快马加鞭远远赶来到了宋城,急急忙忙地进了宋国公府内,穿过了十几道大门,终于到了宋国公戴耀的宣雅居。张太医还未待来得及喘气,便忙问宋国公戴耀,国夫人的情况,戴耀一一细说了,张太医已知了大概的状况,戴耀便命人请张太医进入卧内为国夫人陈映把脉开方去了。
“老爷,吕先生来了,在书房等候!”王大总管方拱手作揖忙对着宋国公戴耀说道。戴耀道:“好,你在这里好生招待张太医,还有,夫人若有什么事,及时向我汇报,我随后就来。”?王大总管“是”的一声道,戴耀便急忙忙地出了宣雅居去,往他的汇心阁那边来了。
大唐乃世界繁华之大国,可谓是世界巅峰之强国,而那宋国公府便可堪称是大唐经济建设之源头,举世闻名商业之经贸。宋国公府越望十里,宛如皇室宫廷一般宏观壮丽,眼看不尽的琼楼玉宇,璟苑华园,滴翠阴霞已不在话下,一座接连一座的金碧辉煌之豪宅大院更是瞠目结舌,惊恐万状,如是当今大唐第二个朝堂,“富可敌国”四个大字可盖过宋国公府所有成就的一切写照。
在硕大无朋的宋国公府内,若要从宣雅居路经汇心阁的路程途径中,倘若途行而去,至少也要半柱香的时间才能到达。戴耀是个急性子的人,从来无论做甚事,半步都需要马车随着,从未今离过一次身。在戴耀的字典里,“迅速”就是他的关键词,办事讲究迅速,做任何生意更要清楚迅速,这一点对戴耀而言,已经形成了惯性,更是作风。
“吱呀”一声轻响,门开了。“恭喜爷,喜得公子。”吕先生喜上眉梢,已经在这远远之处作揖恭贺着戴耀而道。一眼看去的吕先生不过是三十而立,其实吕先生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华,一身白衣如初雪,秀眉俊目扬须长。看似道渊根非浅,且瞧而去半上仙。暂且不知那吕先生是个何人物?只见戴耀喜气洋洋的拱手“同喜”,就连走路的步伐都能显露得出一股吉隆之喜。戴耀方作揖而道:“失敬失敬,让先生久等了!”吕先生作揖道:“爷,不必多礼!”戴耀伸手指了指椅子,道:“先生,请坐!”于是,二人入座。戴耀对外喊道:“来人呐,沏茶!”紧见戴耀身边其中一位长随李旭楠急促而进,端来了刚沏好的茶,远远就能闻得见一缕芬芳。吕先生跟戴耀一样,都是爱茶之人,可谓知音,不分彼此,宋国公府曾有立下一个规矩:“欲茶沏之,不必拘上。”二人对茶的研究是尚上之鉴,又是极为爱茶之人,自然只要一闻此茶便知这茶的品种,出自何地,又是属于哪些级别。吕先生是宋国公府的座上宾,也是常客,吕先生在宋国公府上有誉客房,可以常年居住于此。吕先生是个茶中元老,不用观品,只需一闻,便知这是甚茶了。吕先生问道:“这是庐山云雾?”李旭楠笑道:“吕老先生果然高明,正是这庐山云雾!”吕先生竖起了大拇指表示得很满意,赞赞的笑道:“这沏茶的功夫大有长进啊!”李旭楠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是您二位教的好。”戴耀方对着李旭南挥了挥手,道:“下去罢!”李旭楠行了个礼道:“您二位请慢用!”说着,李旭楠下了去,关上了门。
戴耀与那吕先生端起了茶杯,至鼻间轻闻了闻茶香,然后观了观茶色之后,便开始品了品尝这庐山云雾,正享受着茶与人之间的世界,这世界是很奇妙的,就好像在梦的幻境里似的,感觉自己已经深深陷入了那天上人间的庐山一般,踏云观雾,如登春台,美妙绝伦。吕先生笑道:“旭楠这孩子的茶艺是越发越精湛了,不错!”戴耀道:“他还得多亏吕先生的教导才是。”吕先生捋了捋胡须,道:“不知爷深夜急唤在下来此有何要事?”戴耀作揖而道:“先生果然好神通,既能算出我儿的出世之时日,还请先生能为我儿取名?”吕先生掐指一算,道:“我看令郎将来定是个人中龙凤,就取个‘泽’字为名,表字‘毓锋’何如?”戴耀一听,心中大喜,再三称谢。吕先生作揖还礼道:“爷,不必多礼。令郎天生聪慧,只需悉心教导,长大来必然能成栋梁之才。”戴耀听了吕先生此话,大有来意,好似知道了他那刚出生的小公子来头不小,也不敢多问,只作揖答谢。不在话下。
且说,就在这当夜,在上苍注定于命运一线的同时,看上去就在的那一瞬之间,怕是已经早早的打下了这如意算筹,有了这顺天应道的安排,倒是也奇了怪了。在歧州秦家周国公秦欢的府上,也在此夜的同时诞下了一位女婴,若说起这女婴的出生那简直也就好生一个奇特。
“太阴梦,襁褓落,初雪见,戏梅开”是乃此女出生前的祥瑞之兆,轰动了整个大唐,满大街小巷皆有人唱这小吟。由于她出生时,有初雪降临的吉兆,所以她的父亲秦欢为她取了个单名一个“雪”字。
秦雪的出生可以说是为秦家带来了许多奇迹,在当时就曾流行已久一句话说:“天降神女,临在歧秦”。本就要奄奄一息的秦老太太,因为秦雪的出生不知何为一下子变得生龙活虎了起来。本就被定下死罪的秦家大公子秦大郎秦远,也因为秦雪的出生不知为何一下子被朝廷赦免了死罪,还加官进爵。当然了,还有很多稀奇的奇迹事的出现,就不一一道出了。
在得知秦家生得是个女娃之后,宋城戴家那是相当的惊喜万分。如见得光阴如梭,一眨眼就过去了一个月间,两个孩子的满月时日就要到了。
唐睿宗在得知戴秦两家,一男一女之后,想必戴秦两家也很快就要履行当年之约的时候也就即将来临了。唐睿宗忽有了个成熟的想法,故不如作个成人之美,成就两家的这段娃娃亲岂不更美妙!因而,唐睿宗为这戴秦两家建造了一座金玉台,并且认了这两个孩子为义子,主持了戴秦两家当年一诺,铸就起了这两个孩子的一段旷世姻缘,真可谓是金玉良缘。
且不提这唐睿宗参合这戴秦两家的结亲诺言,却说那戴秦两家本就是乃皇亲国戚,自然而言是为当今圣上所重视,更何况戴家掌控着大唐富可敌国的财力,而秦家却又是掌控着江湖至高无上的地位,若戴秦两家能凑成双喜,那也是大唐之幸事,彼乐天成。
戴秦两家在接到圣旨之后,闻得大喜,蒙唐睿宗如此厚爱,实是一大欣喜。于是,那戴秦两家相约把两个孩子的满月酒席定于十二月十二之日,以告知天下,相邀天下名流以赴参加这次两个孩子的满月酒席。
就在十二月十二日那天,以天地共明,圣上为证,天下人为鉴,戴秦两家那两个娃的亲事在那一日便如此隆重的定下了。在那时候的大唐,人人都赞赏着这门亲事是天作之合,门当户对,相信在将来的这对新人必定会成为一段羡煞旁人的千古传奇佳话的。
真是岁月不饶人,转眼间那戴毓锋已是总角之年,因为聪慧过人,一学所精,悟性极高,誉有“神童”之称。此人三岁便可会熟读诗书,可倒背四书五经,饱写文章扬神出意,句句千金。可说是“一句春华有良言,百话天下佳仙书”。四岁就学会了天下各家的剑术。五岁已经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六岁开始上少林寺学习佛法,梵文研习半年,小乘禅定半年,大乘三藏经纶满授一年,少林七十二绝技通练两年半,恰已倒好正值十岁至之外傅之年,正所谓是“文成有笔轻如狂,武德见刀重似修”,方丈见得那戴毓锋已是成了大器,便已不再留戴毓锋于寺中,唯恐屈才所之,方送了一本武功心法之书给与戴毓锋作为下山礼,戴毓锋既满带饱学之修下山而去了,可谓“六岁上山为学艺,十岁之时已功成。堪比圣贤如同是,胜过千家又万家。”
戴毓锋十岁下山以后,他父亲戴耀为他建了一座庄,名唤“玉花庄”。这“玉花”二字乃是戴毓锋亲自题的庄名,庄名的由来选自他诗集中一首《游名诗》中的一句“蓝宝不喜春海潮,玉花飞满尽红香”。可别小瞧这“玉花”二字,那可是在当今大唐无论是文坛之家,还是在诗坛之家,相当触动。吸引了许多文人诗人读书人就只听这“玉花”二字,为这“玉花”二字纷纷跑来玉花庄,在玉花庄门口看上一看,或者进玉花庄庄内瞧上一瞧。若是能在玉花庄上借宿一晚,这一生,即便是放弃功名,就算是死,也都值了。如果能在玉花庄长住下去,更是了得了得。因此这玉花庄内热闹非凡,庄上的人来来往往数不胜数。这玉花庄若是说起久住的人,就有共八百号余人。全是戴毓锋的丫环小厮手下等人,或者是那些文人雅士愿当门客片留在此。戴毓锋在这庄上住了两年,学了他家传的九十九种武功当中的最厉害的四十二种武功。另外派人邀请了全国各地的神圣人物来传授他本领。有乐仙李若鸿、有棋痴周留仙、有书王赵天易、有画圣吴道子、有农王洪祝农、有绣神金三顺、有东南西北中五大金厨,分为“东厨圣唐为天、西厨佛向振先、南厨王敬一刀、北厨邪郭春壁、中厨神白各秋”。还有神医孙风间、三神算袁守城、袁天罡、袁太罡、神变刘三、神喉杜啸先、神语张要知、江湖五绝“东方老人一剑通东方胜、西门谢好武郎西门浪、南宫夫人一刀行南宫静、北无形空绝腿北小千,中顶天手遮天宗友豹等六十七位神圣高人授教他本事。使戴毓锋他成为了一个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文韬武略,样样有门。诗词歌赋,书画琴棋,八卦算数,无有不成。医卜星象,阴阳五行,奇门遁甲,皆在胸中。农田水利,商经兵法,柴米油盐,无所不能的人才。可说是:“天生绝才一代惊,说是神仙非神仙”。这戴毓锋的才高八斗也实在是惊为天人,这也哪岂是说得了是个“人才”二字就所能表达得出来的,“人才”二字也岂非是所能顶替代替得了戴毓锋的“才华”两个字的。两年之间既有如此绝顶之才华,就连“天才”二字恐也难已比得上,说得过去他戴毓锋的才华了。只有“神才”两字可算是勉勉强强配得上了他。所以从那以后,戴毓锋便莫名其妙地得有了这些不翼而来的诗邪、学霸、乐狂、书豪、御画天子等等的这些江湖名号和人称。真是:“看似福祸看不清,难在虚实难知名。”
自从戴毓锋得有了的这些虚名的人称、还有名号出现之后,一桩又一桩连二连三的麻烦事就似乎跟霉神一样不停着在他身边围绕,难以释怀。虽是名气也大了些不小,却每天几乎都有十几百几号人正等待着他比试切磋才学,把他弄得寝食难安,更别提那口燥舌干,手软脚麻,简直就是没了时间再去体歇休息了。才疏学浅的不说,就连一些不学无术的,杂七杂八的,不三不四的,腹内空空的,装文作雅的也敢上门来笑掉大牙,不自量力,真是踏脏了温文尔雅的门庭,糟蹋了那张千金贵重的口舌,溅破了那双点石成金的手脚。对于戴毓锋而言,来一位诸葛孔明,胜来千百个赵括较强,全是一些三脚猫,不如来个豺狼虎豹的好,即使是初出茅庐的刘邦,都比蠢不可及的胡亥来的要高,没有遇上对手,就等于是一种耻辱,更是崩溃了他那深厚的才学,愿与同好争高下,不共愚人比短长,就是这个意思了。俗话说得好:“圣人才德兼,君子坦荡荡,愚人无一用,小人常戚戚”,跟一厘或一毫的距离相比,实在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如若是一米,那更是相差的十万八千里远了,一位是学富五车的惠子,而另一位则却是不学亡术的霍光,但任凭哪位才仕都会选择站去惠子那边的,大智若愚,大愚若智,就是如此。真可谓是:“八斗之才若过人,休笑他人无长处。人生自古须何时,只因修心方不透。”
《十堂春》视为一首写尽了大唐繁华之诗的楷模,是戴毓锋为了避开这些江湖子虚乌有的名号人称,为自己开脱而提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号而自号“玉花公子”而写的。《十堂春》一诗从玉花庄一出,便不出三日,已在整个大唐各州传遍了。民众看到了戴毓锋谦虚至佳的良好品德,便更加钦佩那戴毓锋了起来。论起了这《十堂春》一诗的出现,在当时逐渐建立起了《十堂春》这新的诗体,流行盛广,若说起了开拓作者戴毓锋,却可是成了大功臣,远远盖过千万诗家,《十堂春》此诗堪称是当今大唐盛世之曲,与当年的《秦王破阵乐》为齐名。大江南北,浩扬国外,乃是传遍了整片世界,不止在当今的大唐,就连世界之遥,都轰动起了这位名副其实的大唐帝国宋州睢阳郡宋城的玉花庄庄主玉花公子戴毓锋之作《十堂春》。自那以后,戴毓锋又多得了一个名号,便成了五诗家排名中的“南诗通”。
托了《十堂春》的福,同时也是托了一位姑娘的一句上联,那戴毓锋才想到了法子去脱离当前每日围攻的困境,同时也大彻大悟出了一个道理:“即使自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登峰造极的境界,也不要去抬高自己的价值去贬低别人的价值,别人也是有长处的,只是深藏不露或者尚未发掘出来而已,请限制自己的那份可笑的才能范围。”如若非那位姑娘的一言惊醒梦中人,想必这戴毓锋恐是已经铸成了大错特错了。若要说起这位姑娘的上联那条对子,也颇有几分意思,仅仅一句上联虽说简陋了些,也未曾透彻出高深的才意,但可以显露得出那份妙不可及的言辞,其中包涵了几层道理,同时是教诲,同时也是安慰,更同时也是深表冒犯的歉意,实在是高明,上联是这样写的:“世人皆道圣先明,何来子羽之失,非也非也。”说得真好,也极妙,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人又非是圣贤,孰能无过,只有经历了一事,长了一智,慢慢积累,最后才成为真正的大圣贤之人的。因为那位姑娘的一句上联,深深地吸引住了戴毓锋,戴毓锋觉得自己无论如何的学习,到头来还只是一只井底之蛙而已,不足为谈,资历不深已不用再说,还需多加的一番磨练才是,但回想起来,且不知外面的世界如何,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会出现。戴毓锋方决定去外面的江湖世界走走看看,去寻找大智慧去,闯荡天下一般或许能在江湖世界之中可以寻到所谓的智慧的答案,虽说是去追寻大智慧去,但同时也是为了去追寻那位姑娘的下落,一举两得倒是可以这样比喻了。真可谓是:“一面智慧一面春,到底一面是一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