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帝,讳瑱,初名友贞,及即位,改名锽,贞明中又改今讳。太祖第四子也。
母曰元贞皇后张氏。以唐文德元年戊申岁九月十二日生于东京。帝美容仪,性沉
厚寡言,雅好儒士。唐光化三年,授河南府参军。太祖受禅,封均王。时太祖初
置天兴军,最为亲卫,以帝为左天兴军使。开平四年夏,进位检校司空,依前天
兴军使,充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
乾化二年六月二日,庶人友珪弑逆,矫太祖诏,遣供奉官丁昭溥驰至东京,
密令帝害博王友文。友珪即位,以帝为东京留守,行开封府尹,检校司徒。友珪
以篡逆居位,群情不附。会赵岩至东京,从帝私宴,因言及社稷事。帝以诚款谋
之,岩曰:“此事易如反掌,成败在招讨杨令公之手,但得一言谕禁军,其事立
办。”岩时典禁军,还洛,以谋告侍卫亲军袁象先。帝令腹心马慎交之魏州见师
厚,且言成事之日,赐劳军钱五十万缗,仍许兼镇。慎交,燕人也,素有胆辨,
乃说师厚曰:“郢王杀君害父,篡居大位,宫中荒淫,靡所不至。洛下人情已去,
东京物望所归,公若因而成之,则有辅立之功,讨贼之效。”师厚犹豫未决,谓
从事曰:“吾于郢王,君臣之分已定,无故改图,人谓我何!”慎交曰:“郢王
以子弑父,是曰元凶。均王为君为亲,正名仗义。彼若一朝事成,令公何情自处!”
师厚惊曰:“几误计耳!”乃令小校王舜贤至洛,密与赵岩、袁象先图议。时有
左右龙骧都在东京,帝伪作友珪诏,遣还洛下。先是,刘重遇部下龙骧一指挥于
怀州叛,经年搜捕其党,帝因遣人激怒其众曰:“郢王以龙骧军尝叛,追汝等洛
下,将尽坑之。”翼日,乃以伪昭示之。(《通鉴考异》:《梁太祖实录》:
“丙戌,东京言龙骧军准诏追赴西京,军情不肯进发。”实友珪征之,非友贞伪
作,但激怒言坑之耳。)诸军忧恐,将校垂泣告帝,乞指生路。帝谕之曰:“先
帝三十余年,经营社稷,千征万战,尔等皆会从行。今日先帝尚落人奸计,尔等
安所逃避。”因出梁祖御容以示诸将,帝欷歔而泣曰:“郢王贼害君父,违天逆
地,复欲屠灭亲军,尔等苟能自趋洛阳,擒取逆竖,告谢先帝,即转祸为福矣!”
众踊跃曰:“王言是也。”皆呼万岁,请帝为主,时伪凤历元年二月十五日也。
帝乃遣人告赵岩、袁象先、傅晖、朱圭等。十七日,象先引禁军千人突入宫
城,遂诛友珪。事定,象先遣赵岩赍传国宝至东京,请帝即位于洛阳。帝报之曰:
“夷门,太祖创业之地,居天下之冲,北拒并、汾,东至淮海,国家藩镇,多在
厥东,命将出师,利于便近,若都洛下,非良图也。公等如坚推戴,册礼宜在东
京,贼平之日,即谒洛阳陵庙。”
是月,帝即位于东京,乃去凤历之号,称乾化三年。诏曰:
我国家赏功罚罪,必叶朝章,报德伸冤,敢欺天道。苟显违于法制,虽暂滞
于岁时,终振大纲,须归至理。重念太祖皇帝,尝开霸府,有事四方。迨建皇朝,
载迁都邑,每以主留重务,居守难才,慎择亲贤,方膺寄任。故博王友文,才兼
文武,识达古今,俾分忧于在浚之郊,亦共理于兴王之地,一心无易,二纪于兹。
尝施惠于士民,实有劳于家国。去岁郢王友珪,常怀逆节,已露凶锋,将不利于
君亲,欲窃窥于神器。此际值先皇寝疾,大渐日臻,博王乃密上封章,请严宫禁,
因以莱州刺史授于郢王友珪,才睹宣头,俄行大逆。岂有自纵兵于内殿,却翻事
于东都,又矫诏书,枉加刑戮,仍夺博王封爵,又改姓名,冤耻两深,欺诳何极。
伏赖上穹垂祐,宗社降灵。俾中外以叶谋,致遐迩之共怒,寻平内难,获剿元凶,
既雪耻于同天,且免讥于共国。朕方期遁世,敢窃临人,遽迫推崇,爰膺缵嗣。
冤愤既伸于幽显,霈泽宜及于下泉。博王宜复官爵,仍令有司择日归葬云。
三月丁未,制曰:“朕仰膺天眷,近雪家仇,旋闻将相之谋,请绍祖宗之业。
群情见迫,三让莫从,只受推崇,惧不负荷。方欲烝尝寝庙,禋类郊丘,合征文
体之辞,用表事神之敬。其或于文尚浅,在理未周,亦冀随时,别图制义。虽臣
子行孝,重更名于已孤;而君父称尊,贵难知而易避。今则虔遵古典,详考前闻,
允谐龟筮之占,庶合帝王之道。载惟凉德,尤愧嘉名,中外群僚,当体朕意。宜
改名锽。”庚戌,以天雄军节度使、充潞州行营都招讨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
太尉、兼侍中、弘农郡王杨师厚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进封邺王。壬戌,以夏
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同平章事李仁福为检校太师,进封陇西郡王。戊辰,以邢
州保义军留后、检校太保戴思远为检校太傅,充邢州节度使。庚午,以镇东军节
度副使、充两浙西面都指挥使、行睦州刺史马绰为检校太傅、同平章事,领秦州
雄武军节度使,进封开国候。是月,文武百官上言,请以九月十二日帝降诞日为
明圣节,休假三日。从之。
夏四月癸未,以西京内外诸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检校司徒、左龙虎统军、濮
阳郡开国侯袁象先为特进、检校太保、同平章事,充镇南军节度、江南西道观察
处置等使、开封尹、判在京马步诸军事,进封开国公,增食邑一千户。丁酉,宣
义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郑滑濮等州观察使、检校太傅、长沙郡开国公罗周
翰加特进、驸马都尉。
五月乙巳,天雄军节度使杨师厚及刘守奇率魏、博、邢、洺、徐、兖、郓、
滑之众十万讨镇州。庚戌,营于镇之南门外。壬子,晋将史建瑭自赵州领骑五百
入于镇州,师厚知其有备,自九门移军于下博。刘守奇以一军自贝州掠冀州衡水、
阜城,陷下博。师厚自弓高渡御河,逼沧州,张万进惧,送款,师厚表请以万进
为青州节度使,以刘守奇为沧州节度使。诏曰:“太祖皇帝六月二日大忌。朕闻
姬周已还,并用通丧之礼,炎汉之后,方行易月之仪。历代相沿,万几斯重,遂
为故实,难遽改更。朕顷遘家冤,近平内难,倏临祥制,俯迫忌辰,音容永远而
莫追,号感弥深而难抑。将欲表宅忧于中禁,是宜辍听政于外朝,虽异常仪,愿
申罔极。宜辍五月二十二日至六月二十九朝参,军机急切公事,即不得留滞,并
仰画时闻奏施行。”宰臣文武百官三上表,以国忌废务多日,请依旧制。诏报曰:
“朕闻礼非天降,固可酌于人情,事系孝思,谅无妨于国体。今以甫临忌日,暂
辍视朝,冀全哀感之情,用表始终之节。宰臣等累陈章表,备述古今,虑以万几
之繁,议以五月之请。虽兹恳切,难尽允俞,况保身方荷于洪基,敢言过毁,而
权制获申于至性,必在得中。宜自今月二十九日辍至六月七日,无烦抑请,深体
朕怀。”
六月戊子,以沧州顺化军节度使、并潞镇定副招讨使、检校太傅、同平章事
张万进为青州节度使。秋九月甲辰,以光禄大夫、守御史大夫、吴兴郡开国侯姚
洎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十二月庚午,以前郓州节度、检校司徒、食邑二千户、
福王友璋为许州节度使,检校太保。是月,晋王收幽州,执伪燕主刘守光及其父
仁恭归晋阳。
乾化四年春正月壬寅,以青州节度使张万进为兖州节度使、检校太尉。二月
甲戌,以感化军节度使、华商等州观察使、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太原郡开国公
康怀英为大安尹,充永平军节度使,大安金棣等州观察处置使。
夏四月丁丑,以守司空、平章事于兢为工部侍郎,寻眨莱州司马,以其挟私
与军校迁改故也。是日,以行营左先锋马军使、濮州刺史王彦章为澶州刺史,充
行营先锋步军都指挥使,加光禄大夫、检校太保,封开国伯;以永平军节度使、
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刘鄩为开封尹,遥领镇南军节度使。五月癸丑,朔方军留后、
检校司徒韩洙起复,授朔方军节度使,检校太保。
秋七月,晋王率师自黄泽岭东下,寇邢、洺,魏博节度使杨师厚军于漳水之
东。晋将曹进金来奔,晋军遂退。九月,徐州节度使王殷反。时朝廷以福王友璋
镇徐方,殷不受代,乃下诏削夺殷在身官爵,仍令却还本姓蒋,便委友璋及天平
军节度使牛存节、开封尹刘鄩等进军攻讨。是时,蒋殷求救于淮南,杨溥遣大将
朱瑾率众来援,存节等逆击,败之。
贞明元年春,牛存节、刘鄩拔徐州,逆贼将殷举族自燔而死,于火中得其尸,
枭首以献。诏福王友璋赴镇。
闰二月甲午,延州节度使、太原西面招讨应接使、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渤
海郡王高万兴进封渤海王。三月辛酉朔,以天平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兼淮
南西北面行营招讨应接等使、检校太傅、同平章事牛存节为检校太尉,加食邑一
千户,赏平徐之功也。丁卯,以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监修国史、判度
支赵光逢为太子太保致仕。魏博节度使杨师厚薨,辍视朝三日。
初,师厚握强兵,据重镇,每邀朝廷姑息,及薨,辍视朝三日,或者以为天
意。租庸使赵岩、租庸判官邵赞献议于帝曰:“魏博六州,精兵数万,蠹害唐室
百有余年。罗绍威前恭后倨,太祖每深含怒。太祖尸未属纩,师厚即肆阴谋。盖
以地广兵强,得肆其志,不如分削,使如身使臂,即无不从也。陛下不以此时制
之,宁知后之人不为杨师厚耶!若分割相、魏为两镇,则朝廷无北顾之患矣!”
帝曰:“善。”即以平卢军节度使贺德伦为天雄军节度使,遣刘鄩率兵六万屯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