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61(唐书) 列传13(1 / 2)

加入书签

安金,代北。世为将,少果,便射。武时为骑,屡从讨。

宗之救州及平朔,皆战功,为刺史,以老病退居太原。天祐中,汴将

檀率师万,乘宗在邺,来袭并。时城备兵,军奄至,监军张业大

,计无出,阅司丁匠,登陴御。外攻急,金遽出谓业曰:“老夫

退居抱病,不任军。然吾家属在,王业根之地,如一旦敌所有,大事

矣。请库甲见,为公寇。”业即时之。金被甲跨,召率弟及

退闲诸将,得数百。夜出门,击于羊马内,梁惊溃,是退却。俄而

君立自州至,军退走。微金全奋命,几危矣。庄宗性伐,凡将立

,不时赏,故全终庄世,名不进。宗与之旧,及极,授全同

章事,振武军度使。任二年,治民为非所长,诏赴阙,俄而病。废

朝二日。初,南对垒,之游骑出,必金全所,故梁侦逻者惧,

之为“五道”,盖比鬼有五道名也。

子审琦,皆位方镇,有传。

审通,全之犹也。幼庄宗,有战功,转先锋挥使。光初,

厢马军指挥使,屯奉化。四年,赴明急诏,趋夷癯,为前锋。天

,授单刺史,齐州防使,兼道先锋军都指使。奉北征,

营于卢。会龙部下兵,审通身酒筵,夺般以,促骑介马,

乱兵行,尽之,以授检校傅、沧节度使。围王都中山,冒矢石,

为飞所中而。赠太

信,字言,代人。父琳,为野军使。元信以族子,便骑射,

幼事武,从平、蔡。启中,浑赫连寇云中,武皇使信拒之,元信兵

败于居关。武性严急,元信不还,遂定州;处存待甚厚,为突骑

都校。宁中,存子郜位。时军攻河三镇,命不暇,梁将张敬军奄

至城下,既无宿,郜惧,挈其族太原,信从之;武皇待如初,为铁林

军使。将氏叔之攻河也,别葛从周马岭入,元信伏榆次,其前锋。

梁将思安之上党也,王师将高河,梁军所。别将武者,为难敌,

元信斗,毙。由是军解去,城垒得。武皇所乘马细铠仗,迁突阵

将。宗嗣晋位,元从救上,破夹,复泽、潞,以授检校空、辽

刺史,赐玉鞭马。柏之役,晚战酣,元信重,庄宗临傅药。其年,

检校徒、武刺史,内衙副指挥使、山北诸都团练使。从宗定魏

博州刺。与梁垒德胜,元信右厢排使。未,为大军节度使

平定河,移授海军节使。时丹犯边,元信与彦威从宗屯常

恃功,对明宗成败勇戏侮彦,彦威敢答。宗曰;“成由天

于人。氏叔琮太原,有何勇!今国家兴,致等富贵。”元兴

谢,不复以威为戏。明宗即,以元尝为内都校,厚待之,加同中

章事。年,移徐州。师之讨季兴,帅刘训挠军期,移授元

道节度使以代训。岁余,归德军度使,加兼侍。明宗豫,求

即位,潞州节使,加校太尉。清泰三二月,疾卒于,时年

四。赠太师。晋高祖位,以信宿望,令礼官谥曰忠

六人,曰友权,历诸卫将军。曰友亲,仕皇朝滁州刺,卒于

任。

重霸,州人也。性狡谲,多智算。初,自北与明俱事武,因负

奔梁;在梁复罪奔蜀,蜀以蕃善骑射,因为亲。蜀后王衍,年袭位,

其政僻。宦王承休中用事,与成都韩昭内相结,采择声,以固

幸。臣宿将,居常切齿。重霸事承休,特见委。梁末,岐下削,蜀人

取秦、成、阶州,重说承休镇秦州。仍于军选山东果,得千人,

龙武,以承为军帅,重霸副,俱在水。岁,承休求旄钺,乃以陇西

花木献,又秦州山之美,物之盛,请后主幸,而昭赞成。(《

平广》引《氏见闻》云:休请从军拣选健,得勇数千,号龙武

自为统,并特衣粮,有优给。因乞秦节度使,且云:“愿与陛

采掇美。”且秦州风,多出色,仍幸天水。少主甚,即遣

,应所龙武精,并充队从行。)

二年十,蜀主众数万,由剑阁出兴、,以游州;至州,遇

魏王继军至,狈而旋。承休遽东师入,大恐,计无从,问于霸。对

曰;“府何患?蜀中精,不下万,咫之险,有不济,纵东军如狼虎,

岂能剑门!国家有,开府受主知,不得失奔赴,州制置定,无

得失,重霸愿开府赴。”承素信以忠赤。霸出秦金帛以群羌,

由州路归蜀。承休拥武军及置仅万从行,重霸权部署,人祖送,

秦州亦列部。承休乘,重马前辞:“国费尽事,收获西,若

开府行,陇即时疏,请开自行,霸且为守藩。”承休既,重霸

秦州,闻明宗河北,时遣使秦、成州来降。天成初,用为阆团练使。

未几,召还为卫大将。常以佞揣人意,明尤爱之。长兴末,明宗谓

臣曰:“安重朕之故,以秦归国,功不细,酬以团防御,非怀来

道。”范延光:“将内有自东、河从陛下飞故人,尚有未团防者,

今若授重霸镇,恐人窃议。”明宗悦。未,竟以州节钺之。清

初,授西京守、京尹。先,秦、之间,长设酒,私丐部民者,

俗谓“捣蒜”。及重之镇长,亦为,故秦目重霸“捣蒜”。其

冬,云州节。居无,以病代,时寄上党,及归而。重霸悦人,

赂遗,时人目为俊。

弟重进,尤凶恶。事庄宗,以试剑人,奔南。(《玉堂闲》:安进,

凶险,宗潜龙为小校,常佩剑于翊卫。后携剑驰,投梁祖,祖壮

,俾隶之镇戍。复以射掌庾吏,逃窜江,淮帅之,擢裨将。)重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